格鲁吉亚vs阿塞拜疆-格鲁吉亚VS哈萨克斯坦
以色列,哈萨克斯坦三个亚洲国家为什么参加欧洲的比赛
亚洲欧洲非洲这些洲仅仅是地理概念,不是文化概念也不是政治概念,对国际组织是没有任何约束力的,只要这个国家的足协想加入欧足联,而且欧足联也同意,就可以加入。
哈萨克斯坦是半欧洲国家,当年先是在亚足联,后来加入欧足联理由是 为了提高国内足球水平,作为一个地域上的亚洲国家,哈萨克斯坦足协2001年6月退出亚足联,2002年4月加入欧足联,成为了欧足联的第52位成员国。
解释加入欧足联的原因时,哈萨克斯坦足协人士表示是因为在欧洲更能提升足球水平:“我们有12%的国土位于欧洲,土耳其才有3%,但他们一直是欧足联成员国。
以色列甚至没有领土在欧洲。”地理上属于亚洲但是属于欧足联的还有外高加索3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
土耳其和俄罗斯类似,都是半欧洲国家,土耳其又是全面欧洲化,一心想加入欧盟,足球还跟亚洲踢。
闷声发大财的哈萨克斯坦,已悄然成为中亚领头羊?
然而,哈萨克斯坦的人均GDP巅峰时刻曾高达1.39万美元,就算此后回落不少,其19年的数据也毫不寒酸,为9731美元。要知道中国的人均GDP也是在19年刚刚突破1万美元大关,这样我们可能对其经济繁荣程度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
事实上,闷声发大财的哈萨克斯坦,已经悄然成为了中亚领头羊。
哈萨克斯坦的成功秘诀:稳定压倒一切
哈萨克斯坦的经济成就当然得益于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更依赖于稳定政局的强力支撑和保障。全球范围内资源丰富的国家有很多,但也容易成为某些大国眼馋的肥肉。
在别有用心的挑唆之下,民族冲突、宗教对抗、等形式轮番上阵,给了这些大国介入甚至出兵的借口,战火不熄的国家满目疮痍,人民流离失所,又怎么会有精力和能力去发展经济呢? 所以说,哈萨克斯坦成功的秘诀就是,稳定压倒一切!
稳定的政局离不开政治强人的掌舵,连续执政二十八年之久的首任总统 纳扎尔巴耶夫 可谓是哈萨克斯坦的定海神针,其在15年的总统选举中得票率甚至高达91%。
自独立建国以来,面对棘手的 历史 遗留问题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纳扎尔巴耶夫严控内政,灵活外交,一次次的化危为机,为哈萨克斯坦打造出了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带领哈萨克斯坦走上了闷声发大财的道路。
面对苏联解体后遗留的核武器,纳扎尔巴耶夫做出了最明智的决策:放弃核武,换取援助。核武器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具有无可争议的巨大诱惑,但很多国家都没想到的一点是,拥有核武的前提是你必须具备使用它的能力和底气。
纳扎尔巴耶夫十分清楚这两个条件哈萨克斯坦都不具备,既没有相关的维护和使用技术,更没有硬抗拥核大国敌视围堵的底气,与其抱着无用的烫手山芋不撒手,不如用其换取其他国家的援助和支持。
在此背景下,由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多方磋商的“ 纳恩-卢格尔计划 ”出台,哈萨克斯坦既化解了棘手的核武问题,又能从中谋取部分经济利益。
更重要的是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增强了政治互信,为国家营造了安全的外部环境。面对西方的渗透和挑唆,纳扎尔巴耶夫的应对之策就是快、准、狠的予以反击。
从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到乌克兰的橙色革命,从吉尔吉斯坦的郁金香革命再到后来的阿拉伯之春,西方大国支持的从未停息,给多个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性后果,对此,纳扎尔巴耶夫怎么可能不警惕?
于是,他一方面促成亲政府政党的合并;一方面通过立法加强对国外组织和国内媒体的监督控制,在严密的政策下,他对国家内部各方势力的控制和动向了如指掌,因此才能打出又快、准、狠的反制措施。
2005年大选,面对西方支持下实力强劲的反对派,他一边把竞选标志改为与反对派同样的**以打乱其部署,一边广泛宣传吉尔吉斯坦等国后的灾难性局面,成功阻击了西方渗透,甚至还“感化”了反对派。
在纳扎尔巴耶夫的带领下,哈萨克斯坦成功维持了稳定的政局,严守独立自主的国家意志,通过灵活的外交政策开辟了安定和平的外部环境。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牢固的基础,哈萨克斯坦闷声发大财的发展之路走的也不会如此安稳顺畅。
大国角逐下的中亚独立性诉求:领头羊的担当与无奈
哈萨克斯坦的战略位置和国家实力决定了其中亚领头羊的地位不可撼动,也决定了它是全球大国与中亚合作绕不开的屏障,这是其不可避免的天然担当。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哈萨克斯坦无法团结其他四国进而整合力量,中亚领头羊的角色除了光鲜亮丽,还有深深的乏力无奈。
中亚领头羊的实力有多么强悍?论国土面积,哈萨克斯坦是其余四国总和的两倍;论经济,哈萨克斯坦一国比其余四国加起来还多;论战略位置,哈萨克斯坦是连通欧亚大陆的咽喉要道,是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点,是名副其实的心脏地带。
因此,无论是哪个大国想要扩大其在中亚的影响力或者参与中亚自然资源的开发,哈萨克斯坦都是首当其冲的谈判对象和合作伙伴。而如何在大国博弈中既实现独立自主又能利用外资发展经济,这是哈萨克斯坦不得不直面的难题。
亲俄、近中、应付美是哈萨克斯坦长期以来的外交路线实质,这当然是非常务实的,但从某种程度上也是略显无奈。中亚地区是前苏联的一分子,也被视为俄罗斯的安全腹地,因此,对中亚国家来说,亲俄是不可避免的,亲美是极其危险的。
比如吉尔吉斯坦后频繁的政权轮替,比如乌克兰亲美政权上台后的克里米亚事件等等,事实上,中亚国家的安全环境有赖于与俄罗斯的高度政治互信和合作。
对哈萨克斯坦更是如此,毕竟其境内的俄罗斯民族人口占比高达两成以上,纳扎尔巴耶夫甚至曾因此迁都。 俄罗斯的工业衰退和经济乏力又是不争的事实,发展经济又必须依赖于中国的工业支撑,因此近中也是顺理成章。
除此之外,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又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同时由于 历史 上美苏的长期冷战和如今的美俄对抗,美国一直希望将势力扩散到中亚地区,从而形成对中俄的战略压缩,为此,对中亚各国的引诱、拉拢、挑唆一直没停止过。
对此,哈萨克斯坦既无力明面硬扛,又必须坚决的抵制,政治上虚与委蛇,经济上各取所需是最好的选择。但这样的平衡外交政策又能维持多久呢?
中亚一体化的构想已无法实现,哈萨克斯坦整合中亚资源以增强国际地位和话语权的希望彻底破灭,无奈的领头羊只能独自撑起保护中亚独立性的屏障。
早在2006年,纳扎尔巴耶夫就提出过建立“中亚国家联盟”的倡议,但除了吉尔吉斯坦外其他三国兴致缺缺。
宣布永久中立的土库曼斯坦早在2005年就退出了独联体,不结盟的意愿表达的十分清楚;吉尔吉斯坦的政局不稳,亲美亲俄摇摆不定;
与突厥语系的其他四国不同,塔吉克斯坦的民族及文化相对独特,与四国交流融合程度不深;而乌兹别克斯坦则一直被极端宗教势力所困扰,而且与美国关系非比寻常。
除了各国国情和战略上的不同之外中亚一体化还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占据主体地位的民族。
虽然中亚五国在18年时建立了元首会晤机制,但在经济高度同质化、不同战略规划和域外大国掣肘等各种因素制约下,中亚一体化仍然希望渺茫,哈萨克斯坦这个领头羊恐怕仍要无奈独行。
中亚领头羊还能走多远:闷声发大财战略的可持续性探讨
哈萨克斯坦之所以能够闷声发大财,无外乎三个因素: 自然资源、稳定政局、多边平衡外交。
但自然资源终有耗尽之时,而且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变,大国之间的政治对抗和经济摩擦的风险也与日俱增,被誉为“第二中东”的中亚会不会在大国角逐之下出现类似中东的乱局?在此种情况下,闷声发大财的哈萨克斯坦还能走多远?
哈萨克斯坦早已开始了转型之路,但走的并不顺畅。很长一个时期以来,全球能源价格上涨是哈萨克斯坦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引擎,而单一的经济结构抵御风险能力过于脆弱,于是各种因素叠加之下,其GDP增长率在10年之后总体呈下降态势,尤其是16年甚至大幅下跌至百分之一。
虽然哈萨克斯坦已经完成了两个为期五年工业创新发展规划,但其经济结构的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社会 劳动生产率依然过低,加工制造业基础依旧薄弱,国家货币坚戈多次断崖式贬值,而配套的经济 社会 改革进度却相对迟缓。
因此,哈萨克斯坦的经济转型之路依然险阻漫长,难以定论。
除了内部因素,外部风险也不可忽视。大国角逐白热化和排他性竞争是小国平衡外交的最大风险!谋求经济转型的哈萨克斯坦,离不开外资的支持,而大国的排他性竞争无疑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其投资来源。除了经济上的影响,哈萨克斯坦一度作为标杆典型的稳定政局也很有可能遭受冲击。
今年2月,美国国务卿 蓬佩奥 与哈萨克斯坦新任总统 托卡耶夫 会面后不久,纳扎尔巴耶夫的外孙艾苏坦就在英国向媒体曝光包括其母亲在内的哈萨克斯坦高层腐败黑料,甚至扬言支持反对派叛乱,颠覆现有政权。
而更加诡异的是,今年8月份,只有30岁的艾苏坦竟突然去世了。密集的时间节点让人很难不进行联想, 毕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未停止过对中亚各国的渗透, 有吉尔吉斯坦的成功案例在前,他们又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哈萨克斯坦这个中亚领头羊呢?
中东的乱局已然造成了无数人流离失所,多起已然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而那些毫无人道主义的幕后推手们却依然道貌岸然得谈着所谓的民主和人权,这简直是最大的玩笑和侮辱。
保障中亚局势的稳定,有赖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参与国的共同维护,也希望少数国家切实负起大国责任,少动唯恐天下不乱的歪心思,多做些有建设性的大事要事。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弹之际,各国更应该努力消除分歧,通力合作,为本国人民谋 健康 ,为全球经济谋复苏。
作为中亚地区的领头羊,哈萨克斯坦也应该加快推进国内改革节奏,发挥欧亚大陆交通、金融、能源的枢纽作用,不能只顾着自己闷声发大财,还应带动其余四国的向好发展,让领头羊的称号更加名副其实!
格鲁吉亚为什么没被加入独联体国家?
新华网第比利斯8月18日电(记者 任瑞恩)格鲁吉亚外交部18日发表声明说,一年前启动的关于格鲁吉亚退出独联体的程序已于当天结束,格鲁吉亚正式退出独联体。 声明说,2008年8月,独联体成员国俄罗斯对另一成员国格鲁吉亚“发动了侵略战争,侵占了格鲁吉亚领土,并承认被占领土独立”,格鲁吉亚因此作出了退出独联体的决定。 声明指出,根据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规定,此前在独联体框架内签署的不限制非独联体国家参与的75个多边合作协议仍将对格鲁吉亚有效,其中包括独联体国家公民出入境互免签证协议、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等。 格鲁吉亚准备同独联体国家在“友好、互利合作、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 格鲁吉亚于1993年12月加入独联体。 2008年8月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发生军事冲突后不久,格根据本国议会的决议作出了退出独联体的决定。
二战中,德军在列宁格勒打了882天,为何攻不下一座城?
1939年9月1日,以德意志为主的三个法西斯轴心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从欧洲燃烧到亚洲,从大西洋燃烧到太平洋,根据记载,二战中先后共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其中,发生战争的区域面积更是达到了2200万平方千米。
为了反抗法西斯国家所造成的,苏联、中国等国家组成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取得胜利。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也留下了无数战争故事,1941年,德军突破苏联的防御壁垒,开始进攻苏联的要地列宁格勒,可面对战争设备先进的德军,双方进行了长达882天的拉锯战,苏联最后竟成功保卫了列宁格勒,其中发生了什么呢?
多方筹谋,列宁格勒的防御工事十分完善
在当时,德军的闪击战名声十分响亮,这种战争方法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依靠德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与筹谋对目标进行快速打击,在对苏联进攻初期也十分受用,成功入侵苏联后,为了能够快速抑制苏联其他地方的反抗,下令快速攻下列宁格勒,作为苏联海军舰队的重要基地,列宁格勒的位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斯大林也一早意识到这座城市的重要性,所以便开始筹划当地的防御工事。
1941年9月初,占领了涅瓦河的德军正式开始对列宁格勒进行炮击,仅仅过了几天,德军便从陆运和空运切断了列宁格勒与外界的联系,包围战就此打响。
当时,苏联调动了列宁格勒舰队的所有力量,光是飞机就有600多架,整个城市到处都是挖取的战壕和碉堡,反抗能力十分强横,导致德军没有办法近距离的接触和包围这座城市。
同时,在此次列宁格勒保卫战役中,苏联启用了一位重要的人物——朱可夫,由于作战经验丰富,朱可夫受命组织了此次保卫战役,他将城市中的所有市民们规划安排,分置于不同的防御工事之中,还不忘积极组织军队反击,利用突击部队成功地打击了德军的左翼,利用防空炮和海舰队轰炸德军基地,消耗了德军大量的有生力量。
水运之路开启,使列宁格勒的物质基础得到保障
可列宁格勒除德国法西斯之外,还有其他的法西斯国家参与助攻,一时间列宁格勒内部的物资消耗十分巨大,可德军早已切断了列宁格勒与外部的联系,所以在当时,物资的供给是一大难题。不过幸运的是,虽然空运和陆运之路都被阻断,幸好列宁格勒还可利用外部的拉多加湖水路进行运输物资。
可由于战争时间持续非常长久,尽管可以通过水运来运输物资,但城内每日消耗的物资数量非常庞大,并且许多运送物资的卡车司机们有的在半路上就昏迷死亡了,有的则是由于湖面架不住卡车的重量而发生断裂,导致人车一起坠入湖中。
千难万险之后,这些送进来的东西只能勉强供给前线战争出租车兵使用,每天有许多人饿死在城内,在德军每天不间断的炮击轰炸下,每人每天仅仅能够得到300多克的粮食,根本不够填饱自己肚子的。
即便如此,苏联人民依旧在战争期间表现出了极高的反抗意志与气节,列宁格勒的剧院仍在夜晚中正常演出,每场都有数不尽的市民们前来观演,城市图书馆也天天爆满,甚至连城内的学校都如同正常日子般每天上下课。
如此可见当时苏联人民的凝聚力,人们心中都怀有希望,认为列宁格勒肯定能活着走到最后,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德军的犹豫不决,为列宁格勒留下了一线生机
在指挥德军进攻苏联之前经过了多方部署,但错就错在犹豫不决的战略方案上,在他命令德军进攻莫斯科时的犹豫给了苏军一次喘息的机会,从而使得莫斯科有时间套上了一层坚固的防御壁垒,也能从更深层次分析德军的进攻计划,开始多方面的准备工作,所以,在德军逐渐显露出包围列宁格勒的行动时,反观苏军这边没有太过于惊慌,而是立刻部署展开相应的应对措施。
以至于到了战争后期,德军这边的物资供给链频频间断时苏军甚至能够在城内自给自足,还能不断地组织军队对德军进行规模打击。
所以综合来说,的意图很早之前就已经被苏联察觉,他想要通过控制列宁格勒进而重创苏联的目的是很小概率才能够达成的,最终,1944年1月27日,这场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的战争迎来了结束,苏军以惨烈的代价守护了列宁格勒,保卫了自己的领土。
- 上一篇:孙杨布达佩斯400决赛-孙杨比赛
- 下一篇:英超第二轮曼联-英超曼联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