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联赛新政-中国国内足球联赛
如何评价足协“U23新政”
这个政策的出来是疯狂开倒车,很有可能对中国足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至少是百害而无一利。
首先这两个政策出来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政策的内容上,而是政策并没有给俱乐部一个执行的缓冲期。无论是 U23球员的限制还是外援的使用上,这种政策的出台只要智商正常的人肯定会想到给俱乐部预留一到两个赛季的缓冲,最次也是保证在上个赛季结束前通报下个赛季的政策,现在距离下赛季开始只有2个月的时间突然宣布这条给俱乐部的调整时间太短,而这种突然发政策对联赛进行大调整的行为也带来三个隐患:
众所周知现在中超联赛的繁荣是因为金元足球的投入,这种朝令夕改的行为会不会影响中超金主的投入热情,或者至少对金主来说是丧失安全感的。
金主们重金砸下的顶级外援和教练是吸引球迷看中超最重要的原因,对于这些外援来说,中超这种朝令夕改的政策有可能让他们在合同结束前就丧失工作,或者至少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内容,对于球员和教练来说也是毫无安全感可言。
好不容易这两年树立起来中超的影响力和口碑,在中国观众和海外媒体那里也因为这种乱七八糟的政策变成了笑话。
而对于两个政策,也非常糟糕,首先是名单里至少有两名U23球员,并且一人首发的规定,出发点很好,但是可操作性太差,有下面几个问题:
首先中超的观赏性肯定会受到影响,至少现在大部分 U23球员肯定是无法达到联赛需要的水平。
会直接拉大强队和弱队的差距,只要稍微看一下各个球队的名单就知道,我国比较好的 U23球员都在几个强队中,而中下游球队几乎没有 U23球员可用,比如力帆、泰达和延边只有一名 U23球员,而在这种政策下,U23球员的转会费用会明显上涨,没有钱的弱队只能买低水平的或者从自己青训里面找,结果就是这些球队场上很可能有极低水平的球员,使得强队和弱队的差距更明显。
考虑到球员有可能受伤等问题,两名 U23球员是肯定不够的,理性考虑至少要4名,也就是说大量的非 U23球员生存空间会被挤压,甚至一定会出现大量球员在 U23的时候踢主力,而到24岁的时候,就无球可踢,甚至拿不到职业合同的情况,这对培养球员并没有半点好处。而那些因为 U23球员政策失去工作的现有球员,他们的利益谁来保障?
政策对细节的制定很不清楚,假设俱乐部因为某些原因不够2名 U23,比如受伤。那么要怎么操作,如果没有替补的 U23,那是不是大名单少一人就可以,如果没有场上的 U23,那是要首发少一人?这些非常重要的细节根本没有写清楚。
未来几年国奥队成绩定然会一塌糊涂,国奥队比赛基本都不在国家队比赛日,这种情况下每个队的 U23 都必须留着应对联赛限制名额,肯定不会同意被征召,所以很长时间国奥队能够征召的球队肯定是非职业球员。
而对于完全没有半点意义的新3外援政策,又有这些问题:
和前面一样,势必会影响观赏性。
如果3外援政策执行,那和亚冠的3 + 1政策有冲突,对于亚冠球队来说,要怎么配置外援?如果备一个亚外的话,很有可能就是只是亚冠使用,如果不买亚外的话,定然会影响亚冠成绩。
正在合同范围内的外援要怎么处理,这个转会期已经有不少球队买了亚外,甚至很多都不是亚冠球队,这里产生的经济损失,足协愿不愿意承担?如果足协不愿意承担,凭什么球队要根据你莫名其妙改的规定承担这些。
中国足球最需要的根本不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政策,需要的是增加足球人口、提高青训水平和增强职业联赛影响力。
中国足球成长最大的阻碍就是这帮猪头们。
-
多说一句,联赛就是联赛,国家队就是国家队,如果联赛成绩好对国家队成绩有积极作用,但没有任何道理影响联赛而为国家队培养球员。更何况我并不觉得现在这两条能起到培养效果。
足协新政引“地震”,外援转会受阻U23会上位吗
24日晚,中国足协突然发布两项新政,如同晴天一声霹雳,立刻让中国足球圈炸了锅,引发了无数讨论和争议。
新政一:限制高价引援
自2017年夏季注册转会期起,对处于亏损状态的俱乐部征收引援调节费用。即除转会费外,将收取与引援支出等额的费用,全额纳入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用于青少年球员的培养、社会足球普及和足球公益活动。
换句话说,目前中超俱乐部基本都是亏损状态,所以夏季转会窗口的转会费将变成双倍。新政一出,相信很多已经酝酿好了二次转会名单的俱乐部不得不重新掂量一下自己的腰包口袋了,很多引援怕是要就此叫停。很多人担心此举会降低联赛的观赏性和发展步伐,各俱乐部实力下降,会直接导致赞助商对中超联赛失去兴趣。在平安刚刚续约了中超赞助的情况下,这种担忧很实际,但也并非绝对,毕竟足球是最优质的IP和最稀缺的资源,错过了可能就弥补不回来。何况这项政策的真正实行期还不确定呢。
新政二:调整U23出场人数
从2018赛季起,中超、中甲联赛俱乐部在参加中超、中甲、足协杯赛的过程中,各俱乐部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U23国内(港澳台除外)球员,必须与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外籍球员人数相同。
因为具体细则还没有出台,尚不知道下赛季外援政策是否有变化。按照现有外援政策,就意味着必须有3名U23球员上场,这对那些青训储备不足的俱乐部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不过鲁能俱乐部在第一时间表示支持足协的新政,看来未来在U23球员的争夺上将有一番腥风血雨。不过,这对年轻球员来说也未尝不是一次机会,能不能就此接过中生代球员的大梁,还得看他们未来几年的表现了。
而在25日晚间,足协发布新闻称,这两项政策调整是落实今年2月发布的《规范管理职业俱乐部的十八条主要措施》的后续。足协希望通过政策来抑制金元足球的恶性发展,给年轻球员更多锻炼和成长的空间,良性竞争,脚踏实地,引导中国足球健康、稳定发展。
套用一句很俗气的话,“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任何一项大的变革都必然伴随着阵痛,问题会层出不穷,阻力在所难免,不知新政能坚挺几时。
中国足协公布了限薪新政,进行整改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足球运动员来讲,如果说能够去踢职业联赛的话,像五大联赛,或者是其他国家的职业联赛,这样的话我相信他的年薪也应该是比较可观的,因为足球是世界上的第一大运动,所以说他会有很多球迷的关注,特别是欧洲的五大连赛,球员的身价也是非常高的,当然,他们的高身价,也是因为他们有高超的技术,所以说当他们,每年拿的年薪很高的时候,那些球迷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人,他们,也无可厚非,因为他们配得上他们的高身价。
就在近日,中国足协公布了限行新政,就在12月14的时候,中国足协在上海召开了职业联赛的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在会议当中公布了2021年到2020赛季各级别,的职业联赛当中的财务约定指标,其中就重点提到了从下个赛季开始,也就是从2021年开始,中超的每一个俱乐部,他们的年度总支出不能够超过六亿元人民币,而且在中超俱乐部踢球的本土球员,他们的年薪也不得超过500万元,而外籍球员他们的年薪则不得超过300万欧元,综合下来的话,中超俱乐部的国内球员,他们的平均年薪也不会超过300万元。
来自国外的全员,他们的年薪总支出不得超过1000万元欧元,中国足协,他之所以会进行限行新政,这个政策,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各个俱乐部在足球这方面的巨大投诉之后,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说这也会给各个俱乐部带来一定的财政危机,而且,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内的足球联赛,即使有外籍球员的加入,但是我们国内的足球联赛的观赏性还是不是特别的高?熊圆的他们的技术也不是特别的好,虽然说我们不能够和欧洲的五大联赛相等,但是和处于同一个中的韩国联赛,或者是和日本联赛相,国与国之间的联赛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而且我们国家的球员踢球并没有,韩国和日本他们国家的球员的技术那么好,然而我们还拿着那么高的年薪的,可能就会被人所诟病,而且,对于国内的这些球员,他们拿着高年薪,但是他们在赛场那的表现也是不尽人意的,并且在平时的训练当中也是看上去第二轮的,并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的训练动作。
中超最严新政来了,上港恒大会不会将成为历史?
中国足协在上海的苏宁万怡酒店召开职业联赛专项治理会议,中超、中甲、中乙三级联赛俱乐部代表全部出席。
这一场年终岁末的会议,却很有可能改变今后数年中国足球的命运——2021赛季,中国职业联赛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降薪、限额风暴,同时各俱乐部也必须以中性化名称示人,“上港”“恒大”都将成为历史!
会议的几大焦点问题如下:
News
一、支出总额限制:
中超俱乐部单个财政年度总支出不得超过6亿元人民币;中甲俱乐部单个财政年度总支出不得超出2亿元人民币;中乙俱乐部单个财政年度总支出不得超出5000万人民币。
俱乐部单个财政年度总支出超出限额不高于20%的,将被扣除联赛积分6分;超出限额高于20%但不高于40%的,将被扣除联赛积分12分;以此类推。
二、中超球员限薪
国内球员薪酬不超过税前500万人民币,U21球员不超税前30万人民币,外籍球员不超税前300万欧元。外籍球员单赛季总薪酬不得超过1000万欧元,国内球员平均薪酬不能超过300万元人民币。
另外,按照新规中超俱乐部的奖金限额为:中超和足协杯赢球奖300万元,平球奖100万元;亚冠赢球奖600万元,平球奖200万元。此外,俱乐部每赛季可设立不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机动奖金,自行决定如何使用,机动奖金纳入俱乐部支出限额。
本土球员集体薪酬超出限额,将被扣除联赛积分9分。外籍球员薪酬超支的,将扣除9个积分。同时违反规定的将累计处罚,赢球奖金违规的每次扣除3个积分。
三、俱乐部中性名称
俱乐部注册官方名称规范为:行政区域+俱乐部名称+足球俱乐部+企业组织形式;俱乐部名称不能超过4个汉字;俱乐部报名简称或球队名称规范:行政区域+俱乐部名称;名称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名称,不得使用非汉字。
这也就意味着上海上港、江苏苏宁、广州恒大等俱乐部将要改名。
四、入籍球员薪酬
根据新规,各俱乐部可自行选择本俱乐部的入籍球员按照国内球员或外籍球员标准执行相应的薪酬限额(包括球员个人薪酬限额、国内球员平均薪酬限额或外籍球员薪酬总额),并在中国足协或中国足协授权机构备案。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足协主席陈戌源也表示:
“金元足球侵蚀着健康足球的躯体。中超俱乐部平均投入是J联赛的3倍,K联赛的10倍,这些数字触目惊心,我们难道良心已死吗?我看过一些人发出过不同的声音,认为这是市场行为,足协不该管。还有人认为会让联赛失去观赏性,将来没有人踢球。这样的人需要想一想,如果你是投资人,你会这样做吗?你如果是个真正的足球人,你会觉得这是中国足球的健康所在吗?”他还慷慨激昂地说道:“潮水终将退去,我们将拥有干净的海滩!”
中超国内球员年薪降至税前500万?
是的,12月14日,在职业联赛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上,中国足协公布限薪新政,其中规定中超一线队国内球员年薪不超过税前500万元,平均年薪不超过税前300万元,外援年薪不超过税前300万欧元。中超俱乐部年度支出不得超过6亿人民币,其中包括青训费用和女足费用。
中国足协宣布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新政。根据要求,国内足球俱乐部不得含有俱乐部任何股东、股东关联方或实际控制人的字号、商号或品牌名。
新的俱乐部名称应健康文明,体现地域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俱乐部理念等特色。这就意味着北京国安、山东鲁能、广州恒大等队名将被更改。
扩展资料:
控制俱乐部运营成本刻不容缓
纵观世界各大职业足球联赛,控制足球俱乐部运营成本,使俱乐部走上自负盈亏,良性循环的轨道,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内部调查报告显示,2018赛季,中超俱乐部平均收入为6.86亿人民币,平均支出11.26亿人民币,平均亏损4.4亿人民币。导致俱乐部运营成本高居不下的,主要是不断水涨船高的球员薪资。目前中超联赛平均年薪为853万人民币,位居世界第六。球员薪资占到俱乐部运营成本的68%,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世界上运营最成功的职业足球联赛一英超联赛。
除了国内球员不菲的薪资之外,天价外援频频登陆,也是推高中超俱乐部整体薪资的重要原因。2019赛季,中超联赛本土球员的平均年薪为533万元人民币,而外援的平均年薪则达到了5847万元人民币,是本土球员的10.6倍。64名中超外援的年薪占到了当年中超联赛薪资总额的62%。而423名国内球员的年薪只占薪资总额的38%。
业内人士表示,中超联赛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调控球员薪资进入合理范围,使俱乐部走上良性运营的发展道路刻不容缓。
川北在线-中超国内球员年薪降至税前500万
江苏苏宁首夺中超冠军(历经波折终圆梦,成就中国足球新篇章)
2020年,中国足球迎来了一场大变革,中超联赛开始实行“亚洲外援+U21球员必须上场”的政策,这对于球队的整体实力和培养年轻球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江苏苏宁作为一支实力强劲的球队,在这个政策下也开始了自己的新征程。
然而,开局并不顺利。在前六轮比赛中,江苏苏宁只取得了一场胜利,排名垫底。球队实力不容置疑,但是新政策下的调整和磨合需要时间,这对于江苏苏宁来说也是一次挑战。
逐渐崭露头角
经过几轮比赛的调整和磨合,江苏苏宁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在第七轮比赛中,他们客场3:0击败了河南建业,取得了新赛季的第二场胜利。接下来,江苏苏宁开始连续取得胜利,排名也逐渐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苏宁在新政策下也开始大力培养年轻球员。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年轻球员们逐渐得到了更多的机会,他们也在场上逐渐展现出自己的实力。球队整体实力得到了提升,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冲刺冠军
进入联赛后半程,江苏苏宁开始加强冲刺冠军的步伐。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他们连续取得胜利,排名也一路攀升。在第22轮比赛中,江苏苏宁主场3:2击败了广州恒大,取得了对冠军的更大信心。
然而,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江苏苏宁遇到了一些波折。在第24轮比赛中,他们客场1:2不敌上海上港,排名也被上海上港超越。在第25轮比赛中,江苏苏宁主场0:0战平了广州恒大,让上海上港拉开了与他们的分差。
终圆梦
尽管遇到了一些波折,江苏苏宁并没有放弃冲刺冠军的信心。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他们继续发挥出色,连续取得胜利。在第29轮比赛中,江苏苏宁主场3:0击败了山东鲁能,让自己重新回到了冠军争夺中。
最终,在第30轮比赛中,江苏苏宁主场2:1击败了上海上港,成功夺得了中超冠军。这是江苏苏宁历史上首次夺得中超冠军,也是中国足球历史上的一个新篇章。
结尾
江苏苏宁的夺冠之路并不容易,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挑战。然而,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胜利,更是中国足球的一次胜利。江苏苏宁的夺冠,也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带来了更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