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vs葡萄牙军力如何-中国vs葡萄牙军力
求明朝与英国和葡萄牙交战的资料
1521年中葡屯门之战
1518年以后,葡萄牙特使米尔丁及军官都奥又率领一支由5艘战舰、1000多士兵组成的舰队进犯屯门,他们携带葡国王的书信直驶广州,并要求拜见中国皇帝,进行贸易。当时,明政府对东来之“佛郎机”人颇具戒心,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不允许他们上岸。于是葡人退回屯门,在屯门、南头等地建立军营,私造火铳,抢船,贩卖人口,横行不法。明朝主战派力主武力驱逐葡萄牙人,中葡两国发生了第一次武装交锋——屯门之战:
正德十六年(1521年),对于葡萄牙的挑衅,明廷下决心武力驱逐,严格执行海禁政策,命令广东"敕镇巡等官亟逐之,毋令入境"。这时广东的最高军事长官为张嵿,"世宗即位,命以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佛郎机国人别都卢剽劫满剌加诸国,复率其属疎世利等拥五舟破巴西国,遂入寇新会。嵿遣将出海擒之,获其二舟,贼乃遁"。
明政府派广东按擦使汪鋐督师出讨,驱逐葡萄牙人。开始,葡人据险顽抗,汪鋐在屯门军民的支持下,亲临前线,用招募来的旧船装载大量灌有油脂的枯柴,趁风纵火焚烧葡船。同时又使离间计,使葡萄牙船上的华人对抗葡人,并模仿葡人方法制造铜铳和火药,向葡萄牙人轰击。葡方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只得狼狈逃遁。明军大获全胜,一举收复被葡萄牙人占据7年的屯门。屯门一役,前后历时一年。
汪鋐率领明军击溃佛郎机,是经过多个回合反复斗争得来的。一开始汪鋐并不知道西洋火器的威力,葡萄牙人凭借手中武器据险逆战,使明军在交战初期没能获胜。之后汪鋐在劣势条件下,改速决战为持久战,长期围困将近一年以待敌疲。之后,明军利用台风或暴风雨的恶劣天气,在火铳威力不易发挥之际,全线出击打败了对手。毫无疑问这是一次代价大而收获少的胜利。当时的人已经认为:"不数年间,遂启佛朗机之衅。副使汪鋐尽力剿捕,仅能胜之"。屯门之战使明朝认识到蜈蚣船和佛郎机铳的威力,在引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同时也为紧接着的西草湾之战取得胜利积累了战争经验
中葡西草湾之战 1523年
嘉靖二年(1523年)的西草湾之战,对明军来说取胜得比较顺利,正史中不但写明了战争经过,而且还有战果。寇犯新会西草湾的是葡萄牙人麦罗·哥丁霍(Mello Coutinho)率领下援助屯门的武装船队,中国人称其为别都卢,隶属于葡萄牙驻印度总督。船队有很强的战斗力,在寇犯中国前已经"恃其巨铳利兵,劫掠满剌加诸国,横行海外,至率其属疏世利等千余人,驾舟五艘,破巴西国,遂寇新会县西草湾"。在他到达满剌加的时候,获悉屯门船队与中国关系恶化,但仍打算冒险前行。哥丁霍的性格不像西芒那样暴躁,他劝告"部下力避冲突行为,于入港投锚后,急上岸求见广东地方长官,请求许其和平贸易。广东地方长官置之不理,不得已,由屯门港退出,然已遭中国舰队之追击"。
这是因为广东当局在经历了屯门之战后,已经下令"不准中国人与葡萄牙人接触。反而发布命令,要中国战船一旦遇上悬挂葡萄牙旗帜的船只,就将其击毁"。由于明朝水师求战的坚定与急切,同时哥丁霍在是否开战上犹豫不决,西草湾之战一开始明军就占了上风,经过反复较量,葡萄牙不得不接受失败。
1637年11月22日英商在广州答应中国的要求,赔偿白银2800两
突然在黄鸿钊的《西方列强与澳门的关系》发现一处非常有趣的记载:
英国人决定另辟蹊径,打开局面,企图借助于长期垄断对华贸易的葡萄牙人打入中国市场。17世纪初,葡萄牙人在远东的商业霸权已经衰落。他们的商船在远东屡次遭到荷兰舰队的的劫掠,也想联合英国人的力量以牵制荷兰人。163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同果阿的葡萄牙总督达成协议,同意英商自由出入澳门从事贸易。同年12月12日,英王查理一世颁布训令,任命威德尔上尉为指挥官,率领6艘船舰前来中国。
威德尔船队于1636年4月14日从伦敦启航,11月7日到达果阿,与果阿总督交涉前往澳门贸易问题。1637年1月17日,船队离开果阿,先后在伯特卡尔(Bhetkal)柯钦和亚齐建立商馆。6月27日,船队到达澳门以南的十字门外停泊。英国商船的到来使葡萄牙人感到为难,因为这时澳门与果阿、里斯本的贸易航线已被荷兰舰队所阻截,航行十分困难,澳门葡人只能维持长崎和马尼拉的贸易航线,而且同长崎的贸易也将因日本颁布锁国令而被迫停止,这样就只剩下马尼拉一处仍然保持密切的贸易关系,但贸易额每年仍达100万两。①如果任由英国人开辟中国市场,打破其对中国外贸的垄断,则葡人仅存的一点贸易利益也将丧失。因此,澳门葡人拒不不执行果阿总督的指示,不允许英国人分享澳门的贸易特权。葡人在中国官员面前极力底毁英国人,说他们就是荷兰人,企图前来捣乱,应于驱逐。葡人又从澳门派出巡逻艇在英船附近巡弋,阻止英国人进行贸易活动。
威德尔见到澳门贸易已无希望,便于7月底启碇前往广州。8月8日,英船到达虎门亚娘鞋(Anunghai)停泊,虎门炮台守军鸣炮示警。威德尔蓄意挑起事端,下令扯下圣佐治贸易旗,升起英国国王的军旗,摆出一副准备战斗的架势,随即指挥船队炮轰虎门炮台。攻上炮台后,英军扯下中国军旗,挂上英王旗帜,并拆下35门大炮,作为战利品搬到船上。广州当局派葡人诺雷蒂(Pallo Noretti)交涉,威德尔才把大炮归还,同时派出两名商人随同诺雷蒂前往广州。他们携带西班牙银币22000里尔,以及2小箱日本银币,作为购货之用。但英船却继续深入广州内河。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激起广州当局的愤怒。9月10日,广东海防当局派出3艘战船冲向英国船队,发射火炮和火箭,迫使英船仓皇溜走。但威德尔对侵犯内河不仅毫无自责之意,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滥施暴虐。19日,在虎门地区纵火烧毁了三艘中国帆船,焚毁一个市镇,抢夺30头猪。21日,又攻占并炸毁虎门亚娘鞋炮台,焚毁了大帆船一艘。当他在虎门犯下了如此罪行之后,也觉得不好同中国打交道,便将船队驶行澳门,请求葡人出面转圜。11月22日,英商在广州答应中国的要求,赔偿白银2800两。30日,威德尔向中国官员提交了一份保证书,对虎门事件表示歉意,并保证完成贸易后即行离去。据此,广州官员决定对其不予追究,令其贸易后尽快离境。12月29日,威德尔船队离开澳门,启程回国。中英之间充满火药味的第一次交往就此结束。
世界著名海战有哪些?
从人类对战争最古老的记载中,战船和海战便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一席之地。海战是陆战的延伸,但又不仅仅是陆战的延伸。
对一些海权国家而言,从最早的雅典到后来的英国,反而可以说陆权不过是海权的延伸。谁能控制大海,谁就能控制陆地,过去两千年来的史实都反复证明着这一点。以下就是精选的、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十场海战
第10位:日德兰海战
日德兰海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第二大的海战(第一是莱特湾),也是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决战。英国人出动了28艘战列舰、9艘战列巡洋舰。德国人也出动了16艘战列舰、5艘战列巡洋舰。不过,之所以让日德兰海战成为历史最重要海战之一的,并不是规模。
在这一战中,英国人虽然损失了三艘战列巡洋舰,但事实上却是成功“吊打”了德国大洋舰队,在前卫部队的战列巡洋舰侦察支援下,主力战列舰两次吓得德国人180度掉头逃跑,甚至不得不逼得德国人用战列巡洋舰发动自杀冲锋,才算逃出生天。
大伙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场消耗战,位于欧陆上的德国事实上根本不能自给自足。在速决战于1914年失败之后,德国人就从海上被封锁了。日德兰海战是德国人唯一一次下决心动员整个海军,尝试突破封锁的行动。
然后却被英国强大的舰队彻底打败,自此之后,直到1918年投降,全军都被押送到英国羁押为止,德国海军再也没敢走出海港一部(除了潜艇)。可以说,正是日德兰海战,打破了德国人赢得一战的最后一丝希望。
第9位:亚克兴海战(公元前31年)
公元前31年,罗马共和国正处在从共和制转向君主制的门槛上。凯撒、庞培、小加图、西庇阿等一批巨头都已死于非命。争夺罗马王位的,是小一辈的屋大维和安东尼。双方各自集结了300艘战舰,最终屋大维击败了安东尼和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的联军,赢得了罗马统治权。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这一战,虽然看起来只是一场内战。但对世界历史却有着更大的影响。屋大维的首都在罗马,安东尼的却在埃及。如果吴大维取胜,那么罗马就将成为一个以罗马人的民族性为核心的封闭帝国。
如果安东尼取胜,罗马则会成为一个继承亚历山大的开放思想,继续向东方扩张、追求民族融合的开放帝国。事实证明,在屋大维的领导之下,罗马虽然赢得了长期和平,但却逐渐失去活力和奋斗精神,最终为野蛮人所逐渐入侵、消灭了。
第8位:中途岛海战(1942年)
1942年6月,日本帝国正处在自己的巅峰时期。但在中途岛海战中,不可一世的南云机动部队却遭到美国太平洋舰队伏击,损失了四艘航空母舰、一艘重巡洋舰。而美国人却只损失了一艘航空母舰和一艘驱逐舰。自19世纪末日本海军组建以来,这也是他们所遭受的第一次失败。
当然,这场海战的意义远不止如此。人人都知道,在二战中决定日本命运的,是太平洋方面的战事。在这里,日本海军原本制订了一套“要塞+机动预备队”的防御战略。在太平洋诸岛上建造机场,设立防御阵地,把大航程的作战飞机布置在各岛上作为航空防线。
如果美国人对某个岛发动进攻,就把航空母舰组成的机动预备队派到该岛附近,夹击美国舰队。中途岛一战,四艘航空母舰的损失摧毁了日本人的机动预备队,使他们在后来三年的岛屿争夺战中始终无法集中足以抵御美国进攻的力量,节节失利,从未能在任何一次争夺战中获胜。
可以说,虽然日本人面对着强大无比的美国,虽然从来都没有获胜的机会。但正是中途岛海战,摧毁了他能够与美国战平或者至少拖延战争进程的机会。东亚人民的迅速解放,也同样是中途岛海战的间接后果之一。
第7位:对马海战(1905年)
如果要评选世界历史上最一边倒的大海战,对马海战绝对要名列前茅。从1904年开始,日本和俄国便为了中国东北的控制权而展开了日俄战争。此时的日本正乘着10年前战胜清帝国的威风蒸蒸日上,而腐朽破败的沙俄虽然仍然拥有巨大的实力,却已经变成了一架运转不良的机器。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为支援自开战伊始即被日本人封锁在旅顺的太平洋舰队。沙俄海军从波罗的海调集了最先进、最新锐、最强大的战列舰,组成第二太平洋舰队,后来又增派了老实战列舰组成的第三太平洋舰队。整支舰队总计拥有多达8艘战列舰。
而相比之下,因触雷而损失了两艘战列舰的日本人却只有4艘战列舰。可即使如此,当俄国人远渡重洋,航行了18000海里来到日本海时。被养精蓄锐数月之久的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截住,以精准的火力和高超、大胆的战术机动彻底摧毁,成为了一场教科书式的以弱击强的经典海战。
对马海战的意义在于。当时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已经陷入僵持。俄国虽然初期失利,但却已经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准备发动反攻。日本作为小国,国力事实上已经筋疲力竭。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但对马海战失利的消息却使俄国上下挨了当头喝棒,顿时士气全失,国内起义的势头开始浮出水面,军队也无心作战,导致沙皇不得不与被他看不起的日本猴子媾和。
对马海战之后,日本人凭借击败白人强国的威望,成为了东亚霸主。沙俄却陷入了动荡不安和国内矛盾的漩涡。并最终使日本成为了二战前世界巨强之一,沙俄却被彻底推翻了
第6位:露梁海战(1598年)
1598年,入侵朝鲜的日军已成强弩之末,仅能守住南海岸的几个港口要塞。而此时,统治着日本的丰臣秀吉刚刚病死,日本全军上下无一人想在朝鲜多留一日。
日本第一军小西行长被明军包围,动弹不得。岛津义弘不得不率领舰队前去救援。但二者却在露梁海战中遭到明军将领邓子龙和朝鲜将军李舜臣的联合舰队攻击,几乎全军覆没。中朝联合水师在露梁海面以800艘战船包围500艘日本战船,几乎全歼,日军死亡万计。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这一战之后,日本人直到19世纪末,都不敢再对亚洲大陆进行入侵。再加上明朝始终拒绝与日本建交,再加上后来日本的封闭政策。导致日本在此后将近三个世纪中,都不敢踏上亚洲大陆一步,乖乖地自己锁国大吉了。
第5位:特拉法尔加海战(1805年)
真以为拿破仑真是输在了莫斯科、莱比锡和滑铁卢?错!大错特错!这位大皇帝的命运,早在他最辉煌的1805年就已经奠定了!像拿破仑这样伟大、精明的军事家,早就知道,自己的真正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英国。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而击败英国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登陆英伦三岛。可为什么没登陆呢?两点,一是英国人买通了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从陆上威胁法国本土。二就是从海上击败法国舰队。
1805年10月21日,双方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决战不可避免,战斗持续5小时,由于英军指挥、战术及训练皆胜一筹,法兰西联合舰队遭受决定性打击,主帅维尔纳夫被俘,21艘战舰被俘。
英军主帅霍雷肖·纳尔逊海军中将也在战斗中阵亡。此役之后法国海军精锐尽丧从此一蹶不振,拿破仑被迫放弃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而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巩固。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装备实心炮弹的木质帆船之间最大的一次海战。此战把英国从拿破仑登陆入侵的威胁中解脱了出来。有人说:“一个特拉法尔加,一个莫斯科,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赶下了台。”
第4位:白江口海战(663年)
公元663年,倭军(有战船400余艘),唐军(战船120艘)在朝鲜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数万日军被杀或溺死。
粉碎了日本侵入朝鲜半岛的野心,日后一千年日本都未敢向朝鲜用兵。而且乖乖地派遣唐使学了将近1000年。然后想当大爷,梁露海战又被抽了一顿,回去继续当了300年孙子!
第3位: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失败(1588年)
16世纪,欧洲的中世纪刚刚结束。西班牙将阿拉伯人从伊比利亚半岛驱逐了出去,在欧洲建立了强权。当时的英国却仍是一个并不太强大的岛国。不过在格拉沃利讷海战中,英国海军却利用奇袭战术,彻底击败了统治着大海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几乎使其全军覆没。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英国如何成为了通知世界大洋300年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海洋帝国?就是凭借这场格拉沃利讷海战!从此时起,已经殖民到了美洲的西班牙帝国走向了下坡。英国夺得了大西洋,终于将国家推上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第2位:勒班托海战(1571年)
现代西方都是基督教国家,可是基督教却不止一次处在岌岌可危的地位上。在地面上,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利奥和法兰克人的国王铁锤查理,在东西两端守住了基督教世界的疆界。但在海上,直到16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都还在不断扩张着地中海制海权。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直到1571年,以西班牙为主导,几乎整个基督教世界都联合起来,组成了一支联合舰队,与土耳其人在勒班托海战中一决雌雄,最终击败了后者。勒班托海战不仅是划桨时代的最后一场大海战。也为直到今天的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划定了疆界。
第1位:萨拉米斯海战(公元前480年)
公元前480年,占有世界4/5领土(除中国以外)的波斯大王薛西斯,率领数十万大军入侵希腊。整个西方世界岌岌可危,即将拜倒在亚洲铁蹄之下。温泉关会战之后,薛西斯一路直抵雅典,将这座希腊文明中心城市化为废墟。
雅典公民全部转移到了萨拉米斯岛上。并在这里,联合所有抗击波斯入侵的希腊人,在萨拉米斯海峡与波斯人决一死战,利用海峡的狭窄地形,仅凭300余艘战舰便击败了波斯人的600艘战舰。在这一战之后,薛西斯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动摇,因为担心后方新近征服的民族发生叛乱,撤离了希腊。
第二年,希腊陆军击败波斯陆军,光复雅典。虽然这场海战从军事上讲并不能算是大胜。但诚如历史学家所共识的。萨拉米斯海战无疑是西方文明的支柱。
如果没有这场海战,希腊人绝对无法抵挡住波斯人海陆并进的进攻。如果希腊遭到毁灭,希腊文化便会遭到毁灭。而正是希腊文化的果实和影响力,缔造了今天的整个西方世界。因此,萨拉米斯海战作为单次海战对世界的影响,足以排名世界第一。
参考中国军事网
16世纪世界各主要强国兵力如何?
1588年,海上霸主西班牙派遣自己的“无敌舰队”入侵英国,最后失败,再一次证明了海战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力。西班牙衰落,而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两个海军强国的较量
16世纪,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也不是后来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是欧洲的西班牙。自从哥伦布远涉重洋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纷纷涌到那里掠夺金银财宝,致使西班牙很快成为欧洲最富有的海上帝国。
据统计,公元1545~1560年间,西班牙海军从海外运回的黄金即达5500公斤,白银达24.6万公斤。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重金属开采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线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骄傲地自称为“无敌舰队”。
那时,英国的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轻工业的发展,迫使它急于寻找海外商业市场;舰船制造和航海技术的革新,更加膨胀了英国夺取殖民地的勃勃野心。
对于西班牙来说,自然不允许其他国家分占它来自殖民地的利益。英国的海上抢劫以及对美洲的掠夺严重地威胁着西班牙对殖民地的垄断地位,引起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仇视。起先腓力二世不想诉诸武力,他勾结英国天主教势力,企图把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扶上英国王位。为此,他在英国开始进行颠覆活动。
玛丽早在1568年就因苏格兰政变而逃到英国,被伊丽莎白所囚禁。当英国的天主教徒在西班牙的怂恿下谋刺伊丽莎白而另立玛丽时,伊丽莎白乘机处死了玛丽。腓力二世谋杀不成,就决心用武力征服英国。
当时,英国的海上实力并不强大,难以与西班牙海上舰队相匹敌,只能靠海盗头子德雷克、豪金斯和雷利等人组织的海盗集团在海上袭击、拦劫西班牙运载金银的船只,进行海盗活动。而腓力二世却拥有一支庞大的舰队——“无敌舰队”。
战争初期
1588年5月末,西班牙公爵梅迪纳统率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从里斯本扬帆出航。这时“无敌舰队”共有舰船134艘,船员和水手8000多人,摇桨奴隶2000多人,船上满载2.1万名步兵。显然,梅迪纳是要利用西班牙步兵的优势,运用传统战法,冲撞敌舰,在强行登舰后进行肉搏,然后夺取英国船只。
不幸的是,“无敌舰队”出发不久,就在大西洋上遭遇风暴。狂风恶浪使帆船失去控制,水手们被晃得晕头转向,准备登陆的“旱鸭子”更晕得像站不住的醉汉。这样,舰队只好返港避风。待到7月,舰队又踏着大西洋的滔滔海浪,一路浩浩荡荡地驶进英吉利海峡。
英国方面也做好了迎击准备,由霍华德勋爵任统帅,德雷克任副帅。英军共有197艘战舰,载有作战人员9000多人,全是船员和水手,没有步兵。英国的战舰性能虽不如西班牙,但由豪金斯做了改进,船体小、速度快、机动性强,而且火炮数量多、射程远。这种战舰既可以躲开西班牙射程不远的重型炮弹的轰击,又可以在远距离对敌舰开炮,以火炮优势制胜。
7月22日清晨,战争爆发,英军纵队列阵,迎着强劲的西南风,抢到横队列阵的“无敌舰队”上风位置,放过“无敌舰队”的前卫后,充分发挥自己两舷的火力,重炮猛轰其后卫舰船。“无敌舰队”阵脚大乱,节节败退。23日拂晓,海上风向逆转,“无敌舰队”处在东北风上风头,于是他们以多围少,重创英国最大军舰“凯旋”号。这样,在第一回合双方打了个平手。
25日,双方再度交手,激战几小时后,双方尽管损失不大,但基本上消耗光了。梅迪纳决定改变计划,向加莱前进。霍华德也率领舰队转向多维尔。此刻,双方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补给问题,霍华德还可以从附近的港口获取一些补给,而“无敌舰队”则要困难得多,在未到达加莱之前,一点接济都没有。
26日黄昏,“无敌舰队”到达加莱附近海域,在加莱与格里斯尼兹港之间驻锚,英国舰队也随后赶来。鉴于“无敌舰队”空虚,英国舰队放心大胆地在敌人长炮射程之内停泊,甚至一些英国舰只驶到敌轻武器射程的边缘线上,穿来穿去,随心所欲,梅迪纳对此惟有望洋兴叹。
28日凌晨,霍华德在旗舰“皇家方舟”号的主舱召集作战会议。因为攻击的时间紧迫,决定在舰队中挑选8艘200吨以下的小船,改装成大船,作为突击使用。清晨,“无敌舰队”的哨兵发现几艘轻装船只向他们靠拢,突然,小船上发出熊熊火光,接着,“无敌舰队”的大小船只一片混乱,一些船已经被大火点燃。梅迪纳慌忙命令各舰砍断锚索,想等火船过去后,重新占领这个投锚地。但在混乱中,许多船只只顾夺路逃走,结果互相碰撞,甚至自己打了起来,全舰队已经开始溃散。火船过后,梅迪纳命令所属各分舰队向加莱集中,但只有少数船只执行了命令,大多数船只由于刚才砍去两只锚,只靠剩下的一只锚已经系留不住,遂沿岸向东北方向漂流而去。
此时发生的情况,霍华德看得清清楚楚,“无敌舰队”正以杂乱无章的队形驶向敦刻尔克方向,这样它就没有可能再回到加莱了。霍华德立即命令舰队全速追击,在高速航行中,英国舰队与“无敌舰队”的距离逐渐缩短。考虑到自己的也不是十分充足,霍华德命令舰队尽量靠近敌人,在保证弹无虚发、全部命中的短距离才开始实施炮击。此时,“无敌舰队”已没有储备了,英国舰队抓住这个弱点,把握风向,进退灵活,无所顾忌,时而左舷,时而右舷,连续不断地向敌舰发射大小炮弹。“无敌舰队”只有后退之力而无招架之功。
上午9时,双方舰队在格南费里尼斯角接火。英国舰队步步紧逼,“无敌舰队”各舰距离越拉越大,秩序更加混乱。英国舰队各舰配合默契,各式火炮此起彼伏,打得有章有法。海战一直持续到下午6时,突然风向转变,霍华德及时命令舰队摆脱战斗,“无敌舰队”趁此机会,退出英吉利海峡。
整整一个星期的交战中,“无敌舰队”耗费了十万多发大型炮弹,而英国舰队无一遭到重创,只是阵亡了一名舰长和二十余名水手。与此相比,仅仅格南费里尼斯一战,“无敌舰队”即死伤一千四百余人。
7月29日黄昏,梅迪纳召集作战会议,权衡利弊后,决定如果风向有利,应再度设法控制英吉利海峡,否则,别无出路,只能绕道北海,返回西班牙。结果,天公不作美,风向始终未变,“无敌舰队”只得采取第二方案,返回西班牙。
“无敌舰队”的覆灭
8月,英西两军在加莱东北海上进行了二次会战。西班牙的战舰高耸在水面上,外形壮观,但运转不灵,虽然人数和吨位占优势,却成为英国战舰集中炮火轰击的明显目标。英国战舰行动轻快,在远距离开炮,炮火又猛又狠,打得“无敌舰队”许多舰只纷纷中弹起火。西班牙开炮向英舰射击,却不能命中英舰,英国舰只尽可能避免进入西班牙火炮射程之内,在远处灵活闪避,活动自如。这种远距离炮战使西班牙舰队的步兵和重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激烈的炮战持续了一整天,直到双方用尽,轰击才告终止。“无敌舰队”被打得七零八落,两个分舰队的旗舰中弹、撞伤,一个分舰队司令被俘。
西班牙全线退却,在退却途中,英国舰队紧追不舍。8月8日,在格拉夫林子午线上,英国舰队又紧逼“无敌舰队”的50多艘军舰,以优势兵力发起攻击。这时,“无敌舰队”其余70余艘军舰正在6海里外,未能及时介入战斗。英国军舰轻便灵活,机动性能好,其火炮射程也远远大于敌人,因此,英舰始终保持着有利于自己的距离作战。而西班牙火炮射程近,只能力图靠近英舰队,以便进行接舷战。英舰凭借强大火力压制对方,不让其靠近一步。战斗持续到下午6时才以西班牙舰队受到重创而结束。这一战,“无敌舰队”被击沉16艘军舰,而英国军舰虽有一些损伤,但无一被击沉。
“无敌舰队”集中起残余船只,从北面绕过不列颠群岛向西班牙驶去。英国舰队虽取得胜利,但一些舰只受创,加之消耗过大,霍华德命令停止追击。剩下的西班牙舰只乘着风势向北逃窜,准备绕过苏格兰、爱尔兰回国。受损的舰队抵达苏格兰西北岸的拉斯角时,遇到猛烈的大西洋风暴掀起的巨浪。战舰漏水、损坏,船员饥饿、生病,他们孤立无援地在海上随风漂泊。许多战舰撞上了岩石;另一些战舰进水下沉,消失在浪涛之中。风暴狂吹了一个月。还有一些战舰在爱尔兰海岸外失踪,数千人淹死。许多好容易登上爱尔兰海岸的幸存者也被杀死或饿死。到1588年10月,“无敌舰队”仅剩43艘残破船只返回西班牙,近乎全军覆没。而英舰没有损失,阵亡海员水手只有百人左右。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舰队所击败,虽然损失是微小的,但是在精神上的杀伤是巨大的。在此之前,西班牙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发现新大陆到只用几百人就征服了美洲、环球航行、大败土耳其舰队、白银矿的发现和开采和遍布全球的贸易点和殖民地(16世纪末葡萄牙并入西班牙),这些伟大的成就让西班牙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是不可被击败的,而无敌舰队的毁灭则把这种自信击的粉碎,从此西班牙开始了衰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