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胜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播报

文章内容

残奥冠军苏,残奥会金牌得主苏桦伟

tamoadmin 2024-07-16
1.求一部** 主人公叫阿伟 热爱跑步 最后获得残奥会冠军 不知道叫什么名字2.**《神奇的小子》---你不知道的另外一个苏神3.被忽视的残奥会,刘德华默默支持

1.求一部** 主人公叫阿伟 热爱跑步 最后获得残奥会冠军 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2.**《神奇的小子》---你不知道的另外一个苏神

3.被忽视的残奥会,刘德华默默支持了30年,刘德华为支持残奥会做过什么?

4.苏桦伟的介绍

残奥冠军苏,残奥会金牌得主苏桦伟

《12秒58》一片以五枚残奥会金牌获得者苏桦伟的成长、成功经历为主线,以写实的手法和流畅的镜头讲述一个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镜头中的苏桦伟,用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诠释着“梦想,是每一个自由飞翔者的翅膀”。首映时令观众动容和落泪。

故事是这样发生的。1981年,一对广州的夫妇在香港佛教医院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取名苏桦伟。半年后,因黄疸病,儿子送进医院,但不幸被查出患有肌肉痉挛症。不幸接二连三,之后他又患上了弱听,以致说话发音不清。

从此,母亲从不勉强他做事,但却发现儿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倔强。小时候,苏桦伟常受到小伙伴们的嘲弄,甚至叫他“傻瓜”。但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如同阿甘一样的孩子,日后竟然成为了全香港的英雄。

一个名叫汤米的少年曾对苏桦伟说:“你想过运动吗?就像我一样!”不久汤米就将他介绍给了一个香港体育学院的教练,教练发现苏桦伟很有运动天赋,就征求家长的意见,希望训练他成为运动员。苏桦伟在汤米的陪伴下,前往体院参加选拔赛,最终以顽强的表现,入选香港田径队。依靠着自己的毅力,苏桦伟的人生就此改变。

苏桦伟说:“我很喜欢跑步时,风吹过脸颊的感觉。”对于痉挛患者来说,增强体能和跑楼梯是首要的训练项目。苏桦伟克服先天障碍,其中付出的努力与艰辛不言而喻。

时光荏苒,转眼苏桦伟长成大人。在成长的每一个日子里,苏桦伟与每一个困难做着艰苦斗争,不仅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体现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苏桦伟说:“我有过徘徊,也有过痛苦,但从来没有想过要退缩。”

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上,苏桦伟和队友一起夺取男子400米接力金牌。

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苏桦伟全面爆发,一举获得男子T36级100米和200米、400米比赛3枚金牌。由他创造的200米25秒63、400米57秒60的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能破。看着儿子创造的神话,父母激动地流下热泪。苏桦伟的人生比大多数健全人都精彩!父母的爱、汤米的支持、自己的梦想,这些汇成苏桦伟奋勇向前的动力。一个站立都有困难的人,居然成长为在田径场上的百米飞人。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创造的百米12秒58永远成为了永恒,他的经历震撼了全香港!苏桦伟说:“2008年在四川大地震中,有很多人遭遇了不幸,希望他们可以看到这部影片,希望他们不但要继续活下去,还要活得精彩,因为这就是人生!”

求一部** 主人公叫阿伟 热爱跑步 最后获得残奥会冠军 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东京奥运会的余温仍在,两天之后,东京残奥会的圣火也即将点燃。

2008年,北京残奥会,中国香港田径运动员苏桦伟以24秒65的速度夺得男子200米-T36项目金牌,并打破了该项目残奥会的世界纪录。

这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中国主场的第一块金牌,也是苏桦伟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届残奥会。从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到2008年北京残奥会,他在4届残奥会累积了6金3银3铜的惊人战绩。

一晃,十几年过去。又到了一个新的奥运之夏。

有新的像苏桦伟一样的运动员继续在赛场上挥洒汗水,而苏桦伟的故事也并没有结束,那些奔跑在赛道上的瞬间,都被刻进了一部**里。

——《妈妈的神奇小子》。

这部吴君如监制并主演的新片,徐徐呈现了苏桦伟是如何从一个身有残疾的孩子成长为一位优秀的田径运动员。

或者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这部**讲述的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一点点将身患残疾的儿子培养成田径运动员的过程。

一些看过点映的朋友,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有的看到了苏妈的艰辛,“吴君如能凭这片子拿一个影后”。

在这些感受里,“笑中带泪”“感动”算是非常突出的关键词了。

其实在影片9月4号正式上映之前,桃团已经提前在广州和深圳组织了两场观影团。

也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奖状、金牌这样的周边。

“感谢你成为妈妈的小孩,妈妈不是超人,但是愿意为你勇敢,希望你赢在终点。”

有朋友组团前来,也有家长带着小朋友一起来一场亲子之旅。

昨晚的提前观影结束后,大家分享了对这部**的感受。

这些感受非常复杂细微,我们可以提取出励志、热血、燃这样与少年、运动紧密相连的词语,也可以提取出母爱、温情、感人这些与亲情和家庭密不可分的字眼。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一眼看过去,这是一个足够热血燃情的运动故事。

一个原本连走路都困难的人,竟然能在赛道上奔驰,这本身不就是一个关于运动的奇迹么?

人生一开始,苏桦伟就是那种“输在起跑线上的人”,医生宣布他“以后能行走的机会很小”。

从幼年时代的无法行走,到逐渐能够站立、走路,再到13岁第一次在赛道上奔跑赢得教练的赏识。

苏桦伟的人生走的是“后发制人”的路。

而他的跑步节奏也像他的人生一样,是“我起步比别人慢,所以才要在后面追上来”的后来居上。

这与我们以往见到的运动员太不一样了!

我们见过太多拼命去补足短板的人,但是如果人生中有的短板是注定无法补足的呢?

就像是苏桦伟说的,他因为先天听力弱,导致起跑发令后反应总是比别的运动员慢一点。

一开始,为了攻克起步慢,他按照教练的要求不断练习起步、调整起步姿态。

但是沉溺于一次次的起步练习中,几乎让苏桦伟忘记了自己跑步的初心:我不明白到底为什么要一直练习起步,我只是想要跑步啊!

起步,就像一个人无从选择的出身,家庭、 健康 这些无从选择的先天条件决定了苏桦伟的起点不可能比别人更高。但他了解自己的人生,也知道自己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追上来。

就像他说的那样,“我知道我起步比别人慢,所以我才会更拼命在后面追上来,就像我的命一样!”

他说出那句话,身后的赛道仿佛不是一条跑道,而是他奋力前行的人生之路。

在这条路上,当一个人面临注定无法补足的短板时,苏桦伟的方法不是囿于困境,而是将长处发挥到极限。

“输在起跑线不重要,最重要是知道终点在哪里。”这是苏桦伟在形容自己的比赛,但又何尝不是一种关于人生的哲思。

与其说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励志和热血,不如说就是这种从重压之下迸发出的惊人能量。

而在这种励志和热血背后,是一个家庭和一位伟大母亲倾尽全力的支撑。

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上,苏桦伟和队友一起夺得400米男子接力赛金牌。那是苏桦伟运动生涯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也是从那一刻开始,他的人生与田径赛事紧紧相连。

一个家庭想要培养出一个奥运冠军,背后所付出的心血常人难以想象。更何况,还是苏桦伟这样在生活起居上需要有人照顾的运动员。无论对家人的精力还是经济,这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考验。

影片没有回避这些现实困境,直面了运动员尤其是残疾运动员生活中真实的困难和阻力。

片中,苏桦伟一家四口蜗居在老旧的居民楼里,父亲突然生病,整个家全靠母亲苏妈打四份工支撑。

生活的琐碎艰难袭来的时候,天赋和梦想显得不堪一击。

苏桦伟一度在艰难的现实面前放弃了运动员生涯,“我跑步每月拿3000多津贴,但是我去送快递一个月可以拿七八千块补贴家用。”

苏桦伟,他不仅要与自己的身体和命运抗争,他还要与琐碎困顿的现实生活作战。

唯一的是,无论他做什么选择,都从来不是孤军奋战,永远都有苏妈并肩前行。

拍板儿让儿子加入田径队的是苏妈,每一次访都陪在儿子身边的是苏妈,想出主意让儿子拍广告赚钱恢复训练的也是苏妈。在儿子比赛状态不佳时飞去赛场帮助他调整心态的,还是苏妈。

苏妈,是苏桦伟故事里绕不过的重要人物。

老实说,刚刚看到片名的时候,我不太理解为什么一部运动员传记片,会在片名中把“妈妈”放得如此之重。

但是看完全片,我就明白了——再没有任何一个切入点会比现在的这种方式更加贴切了。

因为在苏桦伟的运动生涯甚至整个人生轨迹里,没有苏妈的坚持和陪伴,不会有今天的运动员苏桦伟。

一部运动员传记**,我们见过太多从对手、教练、恋人、家人等视角切入。这些人确实也在苏桦伟的人生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每一个视角都是一个全新的故事,但是对苏桦伟的人生而言,再没有任何一种视角比苏妈的视角更加重要。

第一次,幼年的苏桦伟在苏妈的鼓励甚至是逼迫下,从工厂传送带上站了起来。

一个被医生宣告此生很难行走的人,在母亲的培养下,创造了奇迹。

在亚特兰大残奥会比赛前,少年苏桦伟有些迷茫,苏妈说“你当妈妈在终点望着你”。

冲线夺金的苏桦伟,每一枚奖牌里,都凝聚着妈妈数十年如一日的温情目光。

“望妈妈,set go!”是苏妈的名言。她陪着儿子训练、比赛,为儿子剪脚趾甲,为儿子的 情感 和未来操碎了心。

“小明为什么能比火车跑得快?”

这个问题在**里出现了不止一次,苏桦伟也与火车比赛了不止一次。每一次,苏妈都陪在他身边。

一边是鸣笛前行的火车,另一边是全力奔跑的苏桦伟。而苏妈,就在一旁的楼梯上为儿子计时。

小明真的可以跑得比火车快!

苏妈与儿子击掌的瞬间,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欣喜,眼中涌动着幸福和骄傲的泪光。

在苏桦伟的故事里,妈妈是故事的起点也是跑道的起点。

2008年北京残奥会,一向被看好的苏桦伟在前两场比赛中都未能夺冠,心态一度失衡。苏妈飞到儿子身边帮他解开心结、调整状态。

在那个“小明为什么跑的比火车还快”的问题里,苏桦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因为他有一个神奇的妈妈”。

**《神奇的小子》---你不知道的另外一个苏神

12秒58》一片以五枚残奥会金牌获得者苏桦伟的成长、成功经历为主线,以写实的手法和流畅的镜头讲述一个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镜头中的苏桦伟,用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诠释着“梦想,是每一个自由飞翔者的翅膀”。首映时令观众动容和落泪。

被忽视的残奥会,刘德华默默支持了30年,刘德华为支持残奥会做过什么?

2021年8月1日晚,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里,代表着“中国速度”的苏炳添在半决赛中跑出9秒83,成功晋级决赛!创造亚洲纪录!成为第一位闯入奥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

东京残奥会开幕当日,被网友称为“苏神”的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自己心目中也有一个苏神——香港伤残人田径运动员苏桦伟。

昨天晚上,吃完晚饭,在新闻联播之前,习惯性打开了六公主频道,一部**《妈妈是神奇小子》正在播放中,看到妈妈和儿子一起跑步的画面,我就预感到这是一部和家庭教育有关联的**,这是家庭教育中的神奇之作,也是一个伟大的妈妈培养出神奇的跑步小子。

《妈妈的神奇小子》中的人物原型,苏桦伟,1981年生,肢体残疾,香港人,香港伤残人田径运动员。参加过多届残奥会、获得6块奥运金牌的香港“神奇小子”苏桦伟是目前男子100米和200米跑T36级残疾人世界纪录保持者。影片从妈妈的视角,讲述了苏桦伟成长过程中,在妈妈的陪伴下努力克服在不同年龄段遇到各种问题,最终成才的人生故事。

发现孩子的独特优势-----跑步

神奇小子的出现离不开背后的那位既普通又伟大的妈妈,苏桦伟,一个天生患有痉挛及弱听的孩子,这一切都是不幸的,也是不公平的,但是的是她有一个善良的妈妈,一个永远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坚强的妈妈,

同时也是这位妈妈,发现了孩子的独特优势就是跑步。

双腿的痉挛,耳朵的弱听,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一出生就是一副烂牌,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康的听力,能够自食其力的生活,可能就是一生的目标。可是苏妈妈硬生生把这个孩子培养成了田径运动员,代表中国香港为国家夺得很多金牌。

苏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帮助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中,用自己的乐观,坚强不息,勇敢,坚持的毅力中,影响着孩子,只要坚持到底,就会有希望,在一次跑步中,苏桦伟被田径教练看中进入田径队训练,从康复训练进入专业训练,这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到来是因为苏妈妈坚持不懈的陪伴儿子训练。

天生我才必有用,看见发现孩子的才是第一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时刻准备着!

培养孩子的独特优势-----专业

从妈妈陪伴康复训练,到专业田径教练的专业训练,专业的指导是更加的重要,从体能上练习,从专业技能上磨合,为了达到15秒懂成绩,苏桦伟跑步的脚的磨破了,还是坚持着,那时候,苏妈在孩子训练的时候,就不可以来到赛道,只能在外面偷偷的看着。

1996年代表中国香港参加亚特兰大残奥会时,苏桦伟第一次离开妈妈,离开家人,在奥运村给妈妈打电话,说多希望你能在。妈妈隔着电话笑着对儿子说,无论在哪,妈妈是永远望着你的那个人。这一次,苏烨伟四人接力赛跑获得了第一名。

尽管在田径跑步中,苏妈培养出神奇小子,但是还是逃不过生活的磨难,家中的困境,让苏妈一个人打着四份工,依然入不敷出,虽然有两个儿子,全家人的辛苦付出就是希望苏烨伟坚持去跑步,为此,老二有怨言,有不满。

即便如此,苏妈依然每天陪伴着儿子训练,知道有一天亲眼看到自己的儿子跑的比火车还要快。

独特优势成就独特优势----成长

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长久的生活压抑,跑步训练的艰苦,让苏烨伟两场比赛没有发挥出正常的水平,他开始感到沮丧,失望,是苏妈及时的鼓励和开导,让苏烨伟重新焕发出了内动力,就是那一句,无论你在哪里,望着妈妈的眼睛,SIE GO.

妈妈的积极正向的生态态度,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的毅力,相信自己的儿子的信任感,无时无刻都在滋养这苏烨伟,神奇的妈妈培养出了神奇的小子。苏妈给与孩子的精神滋养才是苏烨伟成为神奇的最重要的部分。

让孩子成为自己,做自己擅长且喜欢的事情,就是用独特优势去成就独特优势。

我的反思:在这样的家庭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苏烨伟双腿痉挛,耳朵弱听却被苏妈妈培养成了田径上的神奇小子,而四肢健康的老二却没有能被培养成为另外神奇小子,这是为什么呢?

1,苏妈妈在老大身上付出的精力,金钱,时间,关注,远远多于老二,老大的残疾也是刺痛着苏妈心里的痛,她要强,自尊,她希望老大成为他的骄傲而不是耻笑。苏妈训练苏烨伟的过程中,有着严格的要求。

2,在多子女家庭养育的环境中,全家人围绕着老大的跑步,老二因为健康,反而收获了更多的忽视和无视,以至于老二是足球队的运动员,而苏妈都不记得,对于老二更多的是用过来照顾老大的。

3,鼓励教育,在苏妈妈的教育中,鼓励孩子,关注孩子正面的地方。

苏桦伟的介绍

在2000年的悉尼残奥会上,苏桦伟获得3金1银的好成绩,可所有奖金加起来不足20万,他那时连训练服都是自己掏钱买的,没有比赛的时候,更是零收入。的是,苏桦伟遇到了贵人,他就是刘德华。为了不让苏桦伟的运动生涯被柴米油盐终结,刘德华特意安排他到歌迷会“华仔天地”担任文员,负责把上传到电脑,有重大比赛需要训练的时候,苏桦伟可以随时离开,工资一分不少。

在拥有了基本生活保障的前提下,苏桦伟得以安心训练。2008年,苏桦伟以24秒65的成绩成为北京残奥会200米T36级金牌获得者,却在100米比较中遗憾获得铜牌,当时第一个冲上去安慰他的,便是刘德华。

30年前,刘德华就开始关注残奥了

1992年7月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刘德华帮TVB去巴塞罗那录制一个奥运会马拉松特别节目。这时他才得知奥运结束一个月左右,还有一个残奥会。他疑惑的是:“都是拿金牌,都是为国争光,大家关心奥运会,为什么没多少人关心残奥会?”

为此,他专门腾出时间,自掏腰包去看残奥比赛。他看的是男子4X100接力赛,可惜这场比赛中由于交接棒失误,香港队遗憾落败。回港后,刘德华还是给香港队运动员每人发了一块“奥运金牌”,他还鼓励大家:“什么叫超人?只要你对自己负责,你就是第一名。”

这也成为刘德华和残奥运动员之间的一个约定,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每次残奥队返港,他都会每人送一块自己订做的“奥运金牌”,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第一名,“金牌是真金的,当然金比较薄”。

不仅如此,刘德华还会每年拿出10万元左右资助香港残疾运动员

常常给他们一些精神鼓励,比如亲自演绎残疾运动员的故事。1995年,在TVB的公益宣传单元剧《香港情未了》中,他首次扮演残疾人,角色原型就是残疾剑击手张伟良。张伟良原本是一名消防员,参与救灾工作时遇上山泥倾泻,左腿因细菌感染而被迫切除。

好在张伟良很快接受现实,他告诉自己“有时有些事情发生了,你根本没办法选择”,张伟良相信自己很快就可以“站”起来。很快,他遇到了轮椅剑击运动,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新方向。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运会,他代表香港取得四面金牌,创下香港纪录。

他曾说过,自己在低谷时期,家人的关怀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在这个短片中,特意加入了对他无比支持的张太太的角色,以及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教练角色,饰演者分别是蔡少芬和王敏德。对这个群体了解越深,刘德华对他们越有发自内心的敬佩。

刘德华是许多人心中的“偶像”

而他心中也有自己的英雄,其中一位就是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获得了四枚游泳项目金牌的“无臂飞鱼”何军权。刘德华和何军权相识于2004年的雅典残奥会,两人曾相约四年后要在水立方看五星红旗升起。2008年残奥会,刘德华如约出现在水立方观众席上,从何军权入水那一刻开始,刘德华就一直不停鼓掌,冲刺阶段还叫了出来。虽然何军权最后没有拿下这面金牌,但刘德华依然被他的精神感动着。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红的明星们都扎堆在《北京欢迎你》中献唱,刘德华却自己出资150万,为残奥会制作了单曲《Everyone Is NO.1》,他还担任了残奥会的爱心大使。在《Everyone Is NO.1》这首MV里,刘德华扮演的是一个因跑步而获奖无数,却在中失去一条腿的运动员,后来他装上义肢,站起来重新开始“跑步人生”。

在拍摄的过程中,刘德华每日要把左脚屈曲,用绷带扎实近7小时才可以。因为血液不流通和长期屈起,刘德华不但左脚麻痹,更试过抽筋,痛苦的大叫停机。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他和韩红一起演唱了主题曲《和梦一起飞》。

2010年,刘德华当选为中国残疾人基金会副会长,当时这个提案通过的时候还引起了不小争议,大家都认为这个理事长很像一个摆设,明星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任职。而基金会的秘书长却对刘德华非常认可,表示每一次活动刘德华都是有求必应,有请必来,而且每场活动都表现出了非常大的爱心与责任感。

苏桦伟1981年生,肢体残疾,香港人,香港伤残人田径运动员。4届残奥会、获得6块奥运金牌的香港“神奇小子”苏桦伟是目前男子100米和200米跑T36级残疾人世界纪录保持者。以苏桦伟为原型的**《12秒58》放映后获得一致好评,令观众非常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