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荷兰海战_荷兰与西班牙的战争结束时间
1.介绍一下特拉法加(Trafalgar)海战
2.1588年海战以及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没对于西班牙来说有哪些影响?
3.外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有哪些?
4.荷兰独立战争的历程:经过八十年苦战赢得了独立
5.反抗西班牙的八十年战争过程是怎样的?
6.格拉沃利讷海战详细资料大全
知道一些 但是知乎的介绍全面点 转你看看
作者:王昊尘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第乌海战(1509年2月)
对战双方:葡萄牙VS穆斯林联合舰队
双方军力:葡萄牙18艘帆船,不到2000人,穆斯林联军100艘老式单桅帆船,万余人。
作战结果:葡军胜。葡军只有几十人受伤,没有舰只沉没,阿拉伯军伤亡过半。
此战意义:阿拉伯人丧失了在印度洋的制海权,印度洋沿岸的东非,阿拉伯半岛,印度等地区先后被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殖民。此战也掀开了风帆火炮的新时代。
2、英吉利海峡海战(1588年7月)
对战双方:英国VS西班牙
双方军力:英国为海盗头子德雷克指挥的几十艘小型劫掠船,灵活性强,远程火力占优。西班牙为“无敌舰队”全部主力,超过100艘,军舰体型大,火炮口径大。
作战结果:英军胜。英国仅损失10余艘船,数百人,西班牙“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此战意义:英国逐渐掌握大西洋制海权,殖民,掠夺,贸易等方面都占据了主动,为日后的“日不落帝国”奠定了基础。西班牙从海上霸主的位置上跌落,从此一蹶不振。
3、三次英荷海战(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
对战双方:英国VS荷兰
作战结果:荷兰胜。英国虽然在后两次英荷战争中都失败了,但是凭借着强大的国力支持不败反胜。荷兰除了在海战中和英国消耗外,还要和法国在陆战中交锋,最终国力消耗殆尽。
此战意义:荷兰虽然在战争中战胜了英国,但是在英法双方面的压迫下,最终以出让部分商业利益为代价换取和平。历经20多年的英荷战争严重削弱了荷兰的海上霸权,为英国的海上强权建立打下基础。此外,英荷海战普遍被军事学家当作现代海战的起源。
4、西班牙王位继承战(1702-1704年)
对战双方:法国VS英国(有部分荷兰和西班牙舰队)
作战结果:英国胜。法国在2年的海战中消耗了几乎所有的大型舰只,而英国的损失则相对较小。
此战意义:法国海军此后仅仅只能保卫本土和殖民地,再也无力和英国争夺海上霸主的地位。
5、魁贝伦湾海战(1759年11月20日)
对战双方:英国VS法国
双方军力:英军38艘战舰,法军26艘战舰
作战结果:英军胜。英军仅有2艘船受伤,法军则有7艘沉没。
此战意义:英军的胜利使得英国彻底控制了北美的制海权,法军在美国南部和加拿大的军队步履维艰,最终被英军赶出北美。
6、斯文斯克桑海战(1790年7月9日-10日)
对战双方:瑞典VS俄国
双方军力:瑞军195艘海岸军舰,俄军140艘军舰。
作战结果:瑞军胜。俄军攻击损失64艘军舰,伤亡7500人,瑞军仅损失4艘军舰和300人。
此战意义:俄国妄图称霸波罗的海的美梦破碎,使得俄国开始向远东扩张。瑞典虽然胜利,但是在此前的几次小战役中风帆舰队损失惨重。国力的差距使得俄国逐渐在19世纪开始统治波罗的海。
7、特拉法尔加海战(1805年10月21日)
对战双方:英国VS法国(有部分西班牙舰队)
双方军力:英法舰队各有33艘主力战列舰。
作战结果:英军胜。法军损失了20艘军舰,伤亡5000余人,英军仅损失3艘军舰,伤亡600人。
此战意义:特拉法尔加海战作为拿破仑战争(1793-1815年)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意义。海战的失败使得拿破仑不得不颁布“大陆封锁令”,使得殖民地的物资无法进入欧洲大陆,也间接导致了法国最终的战败。
铁甲舰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利萨海战(1886年7月20日)
对战双方:意大利VS奥地利
双方军力:意军17艘铁甲舰,奥军11艘铁甲舰
作战结果:奥军胜。意军舰队损失殆尽。
此战意义:利萨海战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铁甲舰对战,双方舰队都没有使用风帆,而是用蒸汽作为动力。
2、大东沟海战(1894年9月17日)
对战双方:中国清朝VS日本
双方军力:清军12艘主力舰,日军10艘。
作战结果:日军胜。清军损失6艘军舰,日军仅有两艘军舰受伤。
此战意义:开启了日本称霸太平洋的大门。
3、对马海战(1905年5月27日)
对战双方:俄国VS日本
双方军力:俄军,日军各有12艘战列舰。
作战结果:日军胜。俄军损失全部战列舰。
此战意义:日本正式确立在太平洋的统治地位,俄国海军则一蹶不振。
战列舰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31日)
对战双方:英国VS德国
双方军力:英军151艘舰,德军101艘舰队。
作战结果:德军胜。英军损失11万吨,德军损失6万吨。
此战意义:德国虽然胜利,但是德国舰队仍然被封锁在港口内,其水面舰队在整个一战期间没有对英国的海上补给线造成实质性的打击。
现代海战时期(20世纪40年代-)
从1940年英军使用航母空袭塔兰托湾开始,海战逐渐进入了以航空母舰为标志的时代。二战中像马耳他海战,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海战,珊瑚海海战,瓜岛海战,马里亚纳群岛海战,菲律宾海战等都是以航母为中心展开的。
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航母为中心的包括驱逐舰,护卫舰,预警机,反潜机等的航母战斗群逐渐成为海战的主要模式,军舰小型化也成为了必然趋势。时值今日,随着导弹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以导弹作为主要作战武器将成为海战的发展趋势。
介绍一下特拉法加(Trafalgar)海战
荷兰独立战争的意义
荷兰共以及国取西班牙帝国履历了那场八十年和平,对于厥后的英国际战以及好国自力,也皆发生了主要影响。它既是一场资产阶层为代表的先进力气否决启建造度的平易近主,又是一次僧德兰否决西班牙殖平易近统治、争夺平易近族自力的平易近族束缚和平。
和平收死于1568年一1648年,是僧德兰联邦浑教徒对抗西班牙帝国统治所开展。取西班牙帝国没有同,荷兰共以及国所属僧德兰联国本去较为紧集,为了此和平,联邦呈现亘古未有的分裂,而发导者为贵族威廉·奥兰治。
经由屡次海战后,僧德兰联邦取西班牙帝国于1609年签定12年的休战协议,没有过,单圆正在海上合作仍已中断。1621年,休战协议届谦,僧德兰联邦取西班牙帝国之间的和平又起,曲1648年,僧德兰联邦才正式自西班牙帝国自力进去,创建起“荷兰共以及国”。
先进性
荷兰自力和平是汗青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层,创建了第一个资产阶层共以及国。的次要义务是颠覆西班牙的民主统治,争夺平易近族自力,捣毁启建权力,为本钱主义收展扫浑讲路。
的发导力气是新兴的资产阶层,主力军是乡市仄平易近以及农人,头脑旌旗是减我文教。因为本钱主义借处于脚工工厂时代,资产阶层尚没有成生,出格是北圆的资产阶层同西班牙借有易以割舍的分割,果此使患上那场和平同常庞大、直合以及耐久,履历了多少次重复。
范围性
僧德兰资产阶层做为天下汗青上第一次资产阶层,有其没有可克制的范围性。它没有仅出有完全捣毁启建地皮一切造,并且降进年夜贸易资产阶层以及贵族脚中,制约了产业本钱的收展。果此,荷兰经济的收展次要靠贸易本钱以及商业的推进,虽可兴旺收展,但短少潜力,好景没有会过长。荷兰自力和平成功后,荷兰正在17世纪中期敏捷兴起。
它的本钱主义的年夜收展有三年夜收柱,即东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银止以及一收壮大的商船队。依附那三年夜收柱,荷兰成为西方商业的霸主、欧洲金融的中央以及天下性的“海下马车妇”。但那种以贸易本钱为能源的敏捷收展为时没有少,17世纪下半期即入手下手式微。
只管云云,僧德兰资产阶层仍旧具备主要的汗青意思。马克思对于此赋予应有的评估,称它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层的“本型”。
1588年海战以及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没对于西班牙来说有哪些影响?
分类: 社会民生 >> 军事
问题描述:
越具体越好~
解析:
不知道这个够不够详细...
1799年拿破仑在推翻督 *** 后,即准备粉碎1788年建立起来的以英国为首的第二次反法联盟。他先后同奥地利和俄国签定了和约,英国陷于孤立,被迫停战议和。1802年3月3月27日,英法双方签定了《亚眠和约》。但这个和约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休战条约而已,双方都在破坏和约。拿破仑利用战争的间隙,重建法兰西殖民帝国。英国针锋相对,拒绝从马耳他撤军。1803年5月,两国重新宣战。
宣战之后,英国海军部长圣。芬森特立即命令封锁主要的法方海军港口。纳尔逊负责地中海方面的指挥;凯兹勋爵监视北海和多佛尔海峡;康华里思封锁布勒斯特。
为了赶在欧洲大陆封建国家联合向法国进攻之前战胜英国,拿破仑开始了上台后的最紧张的、规模最大的对英战争准备。他在法国西部海岸布伦港建立了庞大的军营,几万工人集中在那里,夜以继日地建造新军舰、运输船、驳船以及横渡英吉利海峡所需的一切。这里还集结着准备在英国登陆的几万大军,“只要有三天下雾,我就可以成为伦敦、英国议会和英格兰银行的主人。”拿破仑这样自信地说着。到1805年,法国已有战列舰103艘、巡洋舰55艘。
拿破仑的登陆一度遭到英国人的嘲笑,英国人认为这不过是拿破仑故意摆出的一种唬人的架势,可到了1803年底,特别是1804年初,英国人再也不敢嘲笑拿破仑的登陆了。英国 *** 不断收到有关拿破仑大规模扩军备战的令人胆寒的消息,英国人有点惊慌失措了。既然拿破仑在1798年能够率领一支强大的舰队和军队绕过在整个地中海上追赶他的英国海军,并能顺利地在埃及登陆,那么这个人实际上也可以利用在地中海上罕见的而在英吉利海峡很常见的浓雾成功地渡过英吉利海峡,在英国海岸登陆。英国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恐慌,开始了总动员,59万人应征入伍,预备役军舰全部转入现役,使现役战舰达到240艘,巡洋舰317艘。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帝国。英国以大量英镑开路,联络奥地利和俄国,筹划组织第三次反法联盟。荷兰和西班牙则站在了法国一边,并将自己的海军交给拿破仑指挥。这使拿破仑手中的海军兵力有所加强。但由于英国海军强有力的封锁,三国舰队分别被困守在各自的港口里,发挥不了作用。为了扭转这一不利的战略态势,拿破仑制定了一个调虎离山的,让驻守土伦的分舰队在维尔纳夫的率领下突破封锁,前往西印度群岛,同时,由米西赛指挥的罗什福尔分舰队也应突破英军封锁,前往西印度群岛。两只舰队在马提尼克会合,然后在对这一带的英国殖民地进行骚扰,诱使英军派兵救援以便减轻被封锁的法国和西班牙的其它分舰队的压力。一旦英国上钩,他们的舰队即应返航驶往英吉利海峡,为渡海登陆作战扫清道路。
事实并不像拿破仑想象的那么顺利。他的海军主将维尔纳夫是一个法国贵族出生的海军军官,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一个饱学之士,若在海军部工作似乎是十分恰当,但并不适宜于指挥性的工作。虽然他并不缺乏个人的勇气,但本质上却是一个失败主义者。他不相信拿破仑的侵英,他对于部下和盟友都缺乏信心,更坏的是他对自己也缺乏信心,对自己的对手纳尔逊畏之如虎,终于使他在以后的作战中作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错误决定。
1805年1月11日,米西赛率领了5艘战列舰和4艘巡洋舰,从罗什福尔突围而出,向西印度群岛驶去。一个星期后,维尔纳夫率领11艘战列舰和9艘巡洋舰,开始驶出了土伦港。
负责封锁法国土伦港的是纳尔逊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地中海分舰队。霍雷肖。纳尔逊是英国最优秀的海军将领,12岁就开始在海军服役,当过各种军舰的舰长,在战火中失去了一条手臂和右眼。纳尔逊是一个果敢而具有幻想的战术家,具有独立的眼光。英国历史学家格林费尔在《纳尔逊传》说:“这个人的主动精神,超人的英勇行为,都是海军史上古无前例的。”
纳尔逊不考虑其它的可能性,而认为维尔纳夫一定是驶往马尔它或埃及。于是立即向东赶去,于2月7日到达了埃及亚历山大港。当他没发现敌踪时,又赶往马尔他,在那里才知道由于遇到了风暴,维尔纳夫已经被迫返回土伦。
3月30日,维尔纳夫再次从土伦出航向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前进以同西班牙舰队会合,然后再驶向西印度群岛。纳尔逊仍以为维尔纳夫是驶向埃及,于是把舰队部署在地中海中部等待他。4月9日,维尔纳夫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在加的斯港口投锚,用讯号通知港内西班牙舰队出来。但是他却非常害怕纳尔逊会尾随在他后面,到了下午1时,他不再等西班牙舰队,而先起锚开船,让西班牙人跟在他后面跚蹒地前进。
纳尔逊直到5月6日才到达直布罗陀。在那里才知道维尔纳夫已在一个月前就到西印度群岛去了。纳尔逊一向是冲动性的和具有血气之勇,马上就立下决心,于5月10日,率领了10艘战舰和3艘巡洋舰,立即作横渡大西洋的航行。英国海军部得知维尔纳夫驶向西印度群岛,但却不知纳尔逊的行动,又派柯林伍德中将率11艘战舰出发追击。当柯林伍德在途中时,偶然遇见一队英舰,才知纳尔逊已在追击中。使这个偶然不发生,英国就会有21只战舰和3艘巡洋舰,去参加这个“追逐野鹅”的工作,而拿破仑的调虎离山之计就可得逞。
5月14日,维尔纳夫到达西印度群岛的马提尼克,但此时米西赛却没在那里等他,其舰队由于受风暴影响已返回法国的罗什福尔港。拿破仑已经不想再延迟,已于4月29日派马格仑少将率领2艘战舰渡过大西洋,把一个命令送达维尔纳夫,命令中规定他在接获之后,应在西印度群岛停留35天,使没有法国舰队来与他会合,即应返航接出被封锁在费罗尔和布勒斯特的舰队,最后集中兵力进人英吉利海峡,开往布伦。
维尔纳夫于6月4日接到了命令,在6月7日又接获了纳尔逊已到达西印度群岛的消息。这个消息使维尔纳夫的神经大为紧张,于是竟不顾拿破仑的命令,于6月10日率舰队匆匆返回欧洲。纳尔逊又转身回赶,7月20日,纳尔逊返回了直布罗陀。
英国海军部长巴尔汉勋爵接到维尔纳夫舰队向比斯开湾行驶的报告后,立即命令负责封锁英吉利海峡的康华里思上将解出对罗什福尔等港口的封锁,将舰队集中起来,以来阻止维尔纳夫的企图。于是,除布勒斯特和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外,其它法西两国港口的封锁都解除了。拿破仑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了一大半。
7月22日,维尔纳夫在西班牙西北的菲尼斯特雷角遇上了英国海军上将考尔德爵士的一支较弱的、只有15艘战舰的舰队。当时有雾,双方进行了一场非决定性的交战,有2艘法国军舰降旗投降。第二天,考尔德向北进发以与康华里思会合,维尔纳夫也张着满帆驶向费罗尔,并于8月1日到达。这一战的精神作用是具有决定性的,因为维尔纳夫对于自己的舰队缺乏信念,是已经不禁溢于言表了。8月6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浓雾之中,因为我方舰长对战斗和舰队战术完全缺乏经验,除了紧跟前面的船只以外,更无其它良策。在这里我们已成为欧洲的笑料。”
在费罗尔,维尔纳夫接到拿破仑在7月16发出的通信,命令他或是与罗什福尔和布勒斯特两个分舰队汇合在一起,或是只与两者之一会合在一起,然后兼速向爱尔兰和苏格兰行驶,以便与荷兰舰队会合。使因为会战或其它原因,维尔纳夫不能完成其任务,则无论如何都不许进入费罗尔港,而应驶向西班牙的加的斯湾。因为所托者是维尔纳夫这样一个人,所以命令中的最后这句指示,对于拿破仑而言算是一个极严重的错误。维尔纳夫根本不想去有英舰重兵封锁的布勒斯特,加的斯才是他心中想要去的地方。
8月2日,拿破仑离开巴黎前往布伦。在这里,拿破仑再一次向维尔纳夫发出命令:“开航!不要浪费一分钟,率领我集中的兵力进入海峡,英国就是我们的了,我们的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你只要出现24小时,则一切都可完结。”可就在第二天,拿破仑接到两个至关重要的情报,一是维尔纳夫舰队并未抵达布勒斯特,而是仍停留在费罗尔。二是俄军已经出发,准备与奥军会师。拿破仑立即意识到情况的危险性——法国将面临着强大的大陆敌人的进攻。他决定抓紧时间,在对付大陆敌人之前先给英国以致命的打击,因为他实在不忍心这个经过长期酝酿、周密运筹的出征英国的伟大就此束之高阁。他又一次催促维尔纳夫率领舰队起航北上。
维尔纳夫把3艘已损坏的军舰留在费罗尔港后,提心吊胆地向罗什福尔和布勒斯特行驶。8月13日,维尔纳夫发现远方有一支舰队,逐认为那是英国人。他本来就不想去布勒斯特,于是立即改向南行驶。实际上,这是阿里曼德少将率领的法国罗什福尔分舰队,正在赶来与维尔纳夫汇合。使维尔纳夫能与阿里曼德会合在一起,则他的兵力可增到34艘战舰,足以击败康华里思的20艘战舰。若是再继续向北而不是向南航行,那么布勒斯特的封锁即可能被解出。拿破仑对此感慨万分:“维尔纳夫所丧失的机会实在太大了!”
8月20日,维尔纳夫的舰队进入了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当时,封锁该港者为柯林伍德,一共只有3艘战舰。不久比克尔顿和考尔德的舰队先后赶来增援,英国军舰增加到25艘,把加的斯港严密地封锁起来,联合舰队再也无法出海了。这样,拿破仑入侵英国的一切机会也随之化为乌有。8月22日,拿破仑写信给海军部长德克雷说:“我认为维尔纳夫连指挥一艘快速炮帆船的资格都没有。他是一个既无决断能力又无魄力胆量的人。”9月2日,拿破仑离开了布伦,于是“英格兰军团”变成了“大军团”不渡海而开始准备渡过莱茵河了。
9月2日拂晓,纳尔逊正在伦敦一小溪边散步,巡洋舰“欧亚拉斯”号的舰长布莱克伍德给他带来了一个消息,说维尔纳夫已经进入加的斯。于是纳尔逊的短遂告结束。9月15日,他乘他的旗舰“胜利”号扬帆出海。9月28日,他与柯林伍德的舰队会合在一起,并接管了全部舰队的指挥权。9月29日,正好是纳尔逊的47岁生日,他宴请了他的舰长们,并把他自己考虑已久的作战解释给他们听。
纳尔逊的是:把全部舰队分成二支队,另以一支作预备队。一队由他亲自率领突击敌舰队中央,切断其前后联系,打乱敌人队形,使其首尾不能相应;另外一支由柯林伍德率领攻击敌人后卫;预备队在发现敌人的旗舰后,才发起进攻,一举打乱其指挥机关,迫使敌舰陷入混乱状态,最后逐个歼灭被分割的敌军军舰。同时,他还给予舰长们在攻击方式上享有极大自 *** ,只要求他们充分发挥勇猛顽强,积极主动,敢于近战的精神。听完这个,舰长们极为振奋,异口同声的说:“它是真新奇、真特殊和真简单……只要我们抓住他们,就一定会成功!”他们把这种战术称为“纳尔逊秘诀”。10月9日,纳尔逊正式下达了作战命令。
在加的斯的维尔纳夫发现他的处境是空前的恶劣,他的金库是已经一空如洗,一切的粮食,供应品都莫不感到缺乏。除了原有缺额2000人以外,又还有1700余人的病兵。更坏的是法西两国的官兵又经常发生争吵。拿破仑此时已经放弃了侵英的,他给“可怜的”维尔纳夫(这是拿破仑对他所加的评语)下达了一项新的命令,要他从加的斯出发,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一带完成牵制性运动,然后回到土伦整休舰队。然而,由于对维尔纳夫已失去信心,他又命令海军部长德克雷撤换维尔纳夫,而以海军上将罗西里来替换他。
10月1日,维尔纳夫开始作最后的准备,预订在10月7日出海,可是风向突然转变,使他在港中停留了10天之久。10月8日,在一个作战会议上,维尔纳夫向部下准确预言了纳尔逊会用切断法西舰队的前后联系,包围后方,然后各个击破的新战术。但维尔纳夫却拿不出可行的对策。最后他只得下令:“如法西联合舰队占上风,则应迫近敌人,然后一对一地作战。”
10月15日,维尔纳夫得知罗西里已经启程来接替他。他觉得这是个奇耻大辱,于是决定在罗西里到达之前,即先行冲出加的斯港,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前往地中海,配合拿破仑在意大利的军事行动。10月17日,维尔纳夫发出准备启航的信号,由于有风,一直等到19日上午6时舰队才出发。两个半小时后,纳尔逊从其在岸边监视的巡洋舰上,获得敌军已出港的信号。他立即发出了“全面追逐”、“敌舰已在海上”等信号。
10月20日天明时,纳尔逊正在直布罗陀附近。上午7时,发现了维尔纳夫的舰队正向直布罗陀海峡前进。在日落之前,纳尔逊命令他的巡洋舰在夜间应与敌人始终保持着视力上的接触。10月21日拂晓,当法西联合舰队驶抵特拉法尔加海域距英舰队只有12哩时,纳尔逊发出“成两个纵队前进”、“备战”的信号。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开始了。
此时,法西联合舰队有战列舰33艘,其中1艘为当时最大的四层甲板战列舰“三叉戟”号;3艘为三层甲板战列舰;其余29艘为两层甲板战列舰。此外,还有7艘巡洋舰。战列舰中有18艘为法国的,15艘为西班牙的。所装有“侧舷”火炮2626门,共载官兵21580人。
英国舰队原来共有战列舰33艘,其中的6艘在战前奉命去护卫一支驶向马尔他的运输船队。余下的27艘战列舰中,7艘是三层甲板战列舰,其余20艘为两层甲板战列舰。此外还有4艘巡洋舰和2艘船。合计“侧舷”火炮2148门,官兵16820人。
维尔纳夫认清了因为风力的轻微,使他不可能避免会战时,于是在上午8时发出信号,命令全部舰队转向,这样好使加的斯港可以处于下风位置,以便被击毁的船只有一个避难之地。这个在最后一分钟又改变的行动,实在是十分的不幸,因为这不仅好像退却一样,足以影响到部队的士气,而且这样调一个头,需要两个多钟点的时间,结果所组成的战线凌乱不堪。
当联合舰队正在调换方向之际,英国舰队分为两个纵队,在满帆之下赶了过来。上风的纵队由纳尔逊指挥,下风的则由柯林伍德指挥。由于担心维尔纳夫逃回加的斯港,纳尔逊不照原,不以敌方中央前段为目标,而改向其前卫的中央冲去。柯林伍德则向敌人后卫部分前段进攻。纳尔逊又发出了其著名的通令:“英格兰要求每人恪守职守!”
上午11点30分,柯林伍德已经接近法西联合舰队的后段,维尔纳夫发出了“开火!”的命令。11时45分,法舰“弗高克斯”号射出了第一炮,这是以柯林伍德的旗舰“王权”号为目标的,这时双方相隔尚在四分之一哩以外。此时,双方好像是一致行动一样,都升起他们的国旗。在英、法、西三国的船上,鼓乐齐鸣,士兵举枪敬礼。
于是会战展开。特拉法尔加大海战分为三个阶段:柯林伍德的攻击,纳尔逊的攻击和法将杜马罗尔反攻失败。
当“弗高克斯”号向“王权”号开炮时,“王权”号仍继续保持航向不变,切进了法舰“弗高克斯”号和西班牙舰“圣 *** ”号之间。“王权”号用左舷炮轰击“圣 *** ”号的船尾,使之遭受重创。接着又对着“弗高克斯”号发射右舷的火炮,此后又驶近“圣 *** ”号的右后段,再向它射击。柯林伍德不现他周围都是敌船,经过40分钟的猛烈轰击之后,“王权”号已变成了一个无法控制的空船壳,不久就由英巡洋舰“欧亚拉斯”号拖曳着行驶了。下午2时20分,西班牙舰“圣 *** ”号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乘员死者104人,伤236人,开始下旗投降。于是,布莱克伍德上校跃过船去,把重伤垂危的阿尔发海军少校运过“欧亚拉斯”号上面来。
在“王权”号出战8分钟后,英舰“贝里岛”号也从“弗高克斯”号的后面切入敌线。也和“王权”号一样,它立即为几艘敌舰所包围。“贝里岛”号主桅被炸断,有段时间连一炮都发射不出来。虽然如此,它却把军旗钉到后桅杆上,继续不屈地奋战。以后才被3艘英舰救出。
在“贝里岛”号攻击之后一刻钟,“火星”号也投入了战斗。以后其它每一艘英国军都是以这种方式分别地切入敌线,向首尾两端的敌舰用两侧的舷炮猛击,使每艘敌舰都受到了连续的集中火力。等到柯林伍德的最后一艘战列舰“亲王”号投入攻击时,已经是下午3时。到战斗结束时,与柯林伍德交战的共有15艘法西两国军舰,其中10艘被俘,1艘被击沉。逃走的只有4艘,其中有1艘为西班牙旗舰“奥国王子”号,上面载着垂死的西班牙海军将领格拉维拉。
在柯林伍德纵队开始作战25分钟后,纳尔逊纵队也投入战斗。与前者不同,它始终保持着不规则的鱼贯形队形。纳尔逊亲乘旗舰“胜利”号,率“提米莱尔”号、“海王星”号3艘三层甲板战列舰向联合舰队的前卫中央挺进。下午12点24分,“胜利”号的左舷炮开始射击。交火不久,“胜利”号和“提米莱尔”号即开始向右旋转,纳尔逊是在寻维尔纳夫的旗舰。虽然“胜利”号上的一切望远镜都在搜寻之中,想发现维尔纳夫的司令旗,但结果还是一无所获。于是,“胜利”号遂趋前攻击“三叉戟”号,定维尔纳夫可能是在这艘最大的四层甲板军舰上。当“胜利”号向“三叉戟”号前进时,即发现在该舰后方有一艘法国两层甲板战舰的前桅上,挂着总司令的将旗,它就是“布森陶尔”号。“胜利”号冒着敌火,不久即钻到了“布森陶尔”号的后方,用其船头上的短炮(68磅)和侧舷的火炮,向“布森陶尔”号的舷窗中猛射,使它受到了极大的损毁。当英舰“海王星”号和“征服者”号接近了“布森陶尔”号之后,“胜利”号遂向右一转,与法舰“敬畏”号平靠着。
“胜利”号和“敬畏”号立即纠缠在一起,双方乘员都准备跃上对方甲板,但是法国人的企图为英方的火力所制止,伤亡颇多。差不多又过了一个小时,两舰还是绞在一起,当纳尔逊正在后甲板上与舰长哈迪一同行走时,从“敬畏”号船桅上射来一颗枪弹,打在他左肩的肩章上,透入了其胸部,落在他的脊椎骨上。他扑倒在甲板上,但他爬起来之后就说:“他们终于把我解决了。哈迪……我的背脊骨已经被射穿了。”他被抬入了船舱,到了下午4时30分,纳尔逊得知会战已胜利的消息后说:“我感到满意。”他亲吻了哈迪舰长:“感谢上帝,我总算尽了我的职责。”然后心脏停止了跳动。
当“胜利”号正在与“敬畏”号交战时,英舰“提米莱尔”号驶向前去,向“三叉戟”号开炮,接着又向“敬畏”号射击。不久以后,法舰“弗高克斯”号在同英舰“贝里岛”号交战之后后,又转过来协助“敬畏”号,却为英舰“提米莱尔”号所抓住厮杀。
英舰“海王星”号先开始向法舰“布森陶尔”号射击,然后再去进攻“三叉戟”号,一个半小时后,“三叉戟”号乘员战死245人,负伤173人,这艘巨型的四层甲板战舰遂开始下旗投降了。对于在这艘船上的景象,英舰“海王星”号上的船员巴德柯克说“我踏上这艘大船去收容俘虏,其死伤人数在三四百之间,到处都是血肉,后甲板上堆满伤兵,有的没有脚,有的没有手。”
英舰“不列颠”号接着也跟上来了,其后面是“巨人”号和“征服者”号。后述两舰夹击“布森陶尔”号,下午2时5分,维尔纳夫终于坚持不住,下令“布森陶尔”号降旗投降,维尔纳夫成了英国人的俘虏。在其舰上的惨状,“征服者”号上的英军上尉记载:“到处都是死尸,景象非常之凄惨。死伤总数在四百人以上,多数尸体没有脑袋。”
在“胜利”号开始作战40分钟后,英舰“阿贾克斯”号才开始作战,而“阿加门农”号还要更迟。“非洲”号、“奥利安”号在与舰队失去联络后,也都相继赶到参战。当维尔纳夫降旗投降时,纳尔逊纵队中的最后两艘船,“米罗陶尔”号和“斯巴尔特”都还不曾参加战斗。
特拉法尔加海战的最后阶段是联军将领杜马罗尔的反攻,这不过是勉强的如此定名而已。
杜马罗尔的支队处于联军舰队的前卫。当下午12时30分,纳尔逊钻入了联军的中心之后,维尔纳夫即发出了一个通令,要所有尚未参加作战的船只,都一律自动地投入战斗。杜马罗尔对维尔纳夫的通令并无反应,此后维尔纳夫即再没有注意他。半点钟之后,杜马罗尔仍向北航行,结果遂使前卫与中央之间产生了一个空隙。此时他仍不知发挥其主动精神,反而要求命令。维尔纳夫直到下午1时50分才命令杜马罗尔赶来支援其正受着强烈压迫的中央部分。但是,风力非常微弱,转变航向十分困难。等杜马罗尔好不容易调过头来南下时,维尔纳夫已降。但杜马罗尔还是作了最后的反击,他把10艘军舰分为两部分先后投入战斗。结果,第一批5艘军舰中有4艘被迫向英舰投降,另1艘逃往加的斯。第二批5艘军舰有1艘被迫投降,其余4艘向南逃逸,其中包括杜马罗尔的旗舰“恐怖”号。
10月21日下午4时30分,炮声终于停了下来,但弥漫的硝烟、浓厚的火药味仍笼罩在战场上空。鲜血染红了海面,有的军舰还在燃烧。整个会战,英军死449人,伤1214人。法军死3373人,伤1155人。西班牙军死1022人,伤1383人。总计联合舰队被俘三四千人之间。伤、毙、俘加在一起,共有1.4万人。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的33艘战列舰中,有12艘被俘,7艘完全丧失战斗力,1艘正在起火燃烧,9艘逃往加的斯,4艘逃向直布罗陀。当夜幕将垂时,风暴大作,一连就是四天,多数负伤船只都自动沉没,包括所有的英军战利品在内,只有4艘例外。而在整个会战中和风暴之中,英国都未损失一艘船。
10月27日,柯林伍德派拉皮罗提尔中尉所指挥的小船“皮克尔”号回国报捷。11月4日,拉皮罗提尔在法尔茅斯上岸后,在那里只停留了半点钟,即出发前往伦敦。他一路调换了19次马,于11月6日清晨1时赶到海军部。拉皮罗提尔见到英国海军部长的第一句话是:“报告!我们获得了一次伟大的胜利,但是却丧失了纳尔逊勋爵!”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帆船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也是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纳尔逊在这场海战中敢于突破陈旧的战斗序列理论,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使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一败涂地。纳尔逊非凡的胆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使他成为一代名将而功垂史册。英吉利民族为他而深感自豪。他的敌人拿破仑对他也是推崇备至的,当听到纳尔逊的死讯后,拿破仑当即命令在每艘法国的军舰上,都应挂上纳尔逊的画像,一是为纪念他,同时也是以他作为法军学习的榜样。这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拿破仑所具有的统帅气质和大将风度。
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评价说:“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特拉法尔加海战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会战,它对于历史具有广泛的影响。它把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梦想完全击碎了。一百年来的英法海上争霸战从此告一结束。它使英国获得了一个海洋帝国,这个帝国维持达一个世纪以上。
外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有哪些?
英国与西班牙的1588年海战,以及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没,对于西班牙来说,“无敌舰队”的覆没不但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的倾覆,而且是西班牙殖民帝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尽管腓力二世把战争的失败归咎于风暴与海涛,并叫嚣将很容易地再建一支舰队。但“无敌舰队”没有能够再生,西班牙也没有能够再掌海上霸权。其欧洲第一强国的地位,也随着“无敌舰队”的覆灭而开始衰落。1589年,腓力二世出兵干涉法国胡格诺战争,后遭失败被逐出法国。而自1567年开始的对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血腥镇压,绵延几十年不得结果,最后终于1609年由腓力二世和尼德兰北部联省共和国(即荷兰共和国)缔结停战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荷兰共和国的独立,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终被推翻。在17世纪上半叶的欧洲30年战争中,西班牙作为德国皇帝的盟国最终战败。从此西班牙便一蹶不振,不得不退出欧洲强国的行列。
荷兰独立战争的历程:经过八十年苦战赢得了独立
英吉利海峡海战(1588年7月)对阵双方:英国对阵西班牙
两种力量:英国的几十艘小型掠夺式船只,在海盗头德雷克的指挥下,具有灵活的远程火力。西班牙是“无敌舰队”的主力军,100多艘,军舰的大小和大炮的口径。
第乌海战(1509年2月)
对战双方:葡萄牙VS穆斯林联合舰队
双方军力:葡萄牙18艘帆船,不到2000人,穆斯林联军100艘老式单桅帆船,万余人。
作战结果:葡军胜。葡军只有几十人受伤,没有舰只沉没,阿拉伯军伤亡过半。
此战意义:阿拉伯人丧失了在印度洋的制海权,印度洋沿岸的东非,阿拉伯半岛,印度等地区先后被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殖民。此战也掀开了风帆火炮的新时代。
三次英荷海战(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
对战双方:英国VS荷兰
作战结果:荷兰胜。英国虽然在后两次英荷战争中都失败了,但是凭借着强大的国力支持不败反胜。荷兰除了在海战中和英国消耗外,还要和法国在陆战中交锋,最终国力消耗殆尽。
此战意义:荷兰虽然在战争中战胜了英国,但是在英法双方面的压迫下,最终以出让部分商业利益为代价换取和平。历经20多年的英荷战争严重削弱了荷兰的海上霸权,为英国的海上强权建立打下基础。此外,英荷海战普遍被军事学家当作现代海战的起源。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1702-1704年)
对战双方:法国VS英国(有部分荷兰和西班牙舰队)
作战结果:英国胜。法国在2年的海战中消耗了几乎所有的大型舰只,而英国的损失则相对较小。
此战意义:法国海军此后仅仅只能保卫本土和殖民地,再也无力和英国争夺海上霸主的地位。
斯文斯克桑海战(1790年7月9日-10日)
对战双方:瑞典VS俄国
双方军力:瑞军195艘海岸军舰,俄军140艘军舰。
作战结果:瑞军胜。俄军攻击损失64艘军舰,伤亡7500人,瑞军仅损失4艘军舰和300人。
此战意义:俄国妄图称霸波罗的海的美梦破碎,使得俄国开始向远东扩张。瑞典虽然胜利,但是在此前的几次小战役中风帆舰队损失惨重。国力的差距使得俄国逐渐在19世纪开始统治波罗的海。
反抗西班牙的八十年战争过程是怎样的?
八十年战争(荷兰语:Nederlandse Opstand, Tachtigjarige Oorlog; 西班牙语:Guerra de Flandes, Guerra de los Ochenta A?os),西班牙帝国称之为低地国叛乱。这场战争发生于1568年-1648年,是尼德兰联邦清教徒反抗西班牙帝国统治所展开。与西班牙帝国不同,荷兰共和国所属尼德兰联邦本为松散,为了此战争,联邦出现前所未有的团结,而领导者为贵族威廉·奥兰治。
自发
1566年8月,以制帽工人马特为首的激进群众掀起了自发的“破坏圣像运动”。安特卫普、瓦朗西安爆发了起义,大批手工工场工人、农民和革命的资产阶级分子组织起名为“森林乞丐”和“海上乞丐”的游击队,神出鬼没地袭击西班牙军队。1568年,奥伦治亲王从国外组织一支雇佣军进行了有限的战斗。1572年4月,尼德兰北方各省普遍发动起义,将西班牙军队驱逐出境,到1578年几乎整个荷兰和泽兰都获得了独立。最重要的几次战役是哈勒姆保卫战(1572年12月—1573年7月)、阿尔克马尔保卫战(1573年)、莱顿保卫战(1573年10月—1574年10月)以及阿姆斯特丹驱逐西班牙人的战役(1578年)。1576年9月4日,布鲁塞尔举行起义,西班牙在南方的统治也被推翻。
哈勒姆保卫战,全城居民奋起自卫,同仇敌忾,给西军造成重大伤亡,但终因弹尽粮绝而陷落。阿尔克马尔保卫战,使西军付出沉重代价,最终弃城撤军。莱顿保卫战,市民坚持数月之久,甚至在粮绝之时仍拒不投降,直到“海上乞丐”游击队水淹西军,西班牙军队才仓皇逃窜。
召开
1576年10月,全尼德兰的会议在根特召开,11月8日北南双方缔结《根特和解协定》,要求联合驱逐西班牙人,召开新的会议解决宗教问题,成立 *** 。落入贵族、天主教僧侣和资产阶级保守派人士手中。会议对西班牙取妥协态度,使得尼德兰各地爆发新的起义,反西斗争之火又熊熊燃烧起来。1577年,南方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奥伦治亲王手里。他坚持用妥协的办法统一全国,依靠雇佣军,反对以武装的人民群众为基础建立革命军队。结果是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保守势力压制、排斥和打击革命势力,积极的革命分子(资产阶级激进派人士、手工业者、熟练工人等)大批迁入北方。
1580年1月,荷兰、泽兰等10多个省的代表在乌得勒支缔结“乌得勒支同盟”,宣布要联合行动,“像一个省那样”,并制定共同的军事和外交政策。5月,奥伦治亲王威廉也在盟约上签字。次年,格罗宁根等几个省和地区也加入同盟。1581年7月26日,乌得勒支同盟的会议正式通过《誓绝法案》,废黜腓力二世,宣布脱离西班牙独立。
新组成的国家称“联省共和国”,由于荷兰省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最重要,故又称“荷兰共和国”。
从1581年起,西班牙军队对南方发动反扑。1585年3月攻陷布鲁塞尔,安特卫普保卫战持续13个月最终陷落,南方革命失败。1587年,荷兰共和国和英、法结成同盟,共同抗击西班牙,使荷兰独立战争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战役是纽波特会战(1600年)、西军攻克奥斯坦德之战(1601—1604年)、在上艾瑟尔和聚特芬反击西班牙统帅斯皮诺拉进军之战(1606年)以及荷兰海军获胜的直布罗陀海战(1607年)。长期的战争和多次失败,特别是“无敌舰队”的覆灭,使西班牙元气大伤,极为虚弱,被迫于1606年同荷兰共和国谈判,并于1609年4月签订所谓《12年停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荷兰共和国的独立。尼德兰革命在北方完全胜利,南方仍然处于西班牙控制之下。
停战期满后,战争重新爆发,并成为“30年战争(1618—1648年)的一部分。1648年在签订结束30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同时,也签订了《荷西和约》。西班牙终于正式承认联省共和国独立,承认尼德兰南部归荷兰共和国。
格拉沃利讷海战详细资料大全
八十年战争(荷兰语:Tachtigjarige Oorlog;西班牙语: Guerra de los Ochenta A?os),西班牙帝国称之为低地国叛乱。战争发生于1568年-1648年,是尼德兰联邦清教徒反抗西班牙帝国统治所展开。与西班牙帝国不同,荷兰共和国所属尼德兰联邦本来较为松散,为了此战争,联邦出现前所未有的团结,而领导者为贵族奥兰治的威廉。
经过多次海战后,尼德兰联邦与西班牙帝国于1609年签订12年的休战协定,不过,双方在海上竞争仍未停止。1621年,停战协定届满,尼德兰联邦与西班牙帝国之间的战争又起,直到1648年,尼德兰联邦才正式自西班牙帝国独立出来,建立起“荷兰共和国”。
荷兰共和国的建立,是近代史上新生力量战胜腐朽力量、弱国打败强国、小国打败大国的事例,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使得荷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掌握的国家。
八十年战争与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伴行,它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个民族解放斗争。其结果创立了荷兰资产阶级共和国。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建立了“原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荷兰共和国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17世纪的荷兰,工商业和航运业突飞猛进,其特点是商业胜过工业,国际贸易胜过国内贸易。国家政策维护商业资产阶级利益,商业税和航海税很低。阿姆斯特丹是国内外贸易和工业生产的中心。荷兰造船业最为发达,占当时世界首位。商船吨位占欧洲的3/4.荷兰商船遍布世界,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波罗的海贸易,东方的香料贸易,大多控制在荷兰商人手里。经济势力的增强,使荷兰有能力建立强大的商船队和舰队,征服世界的许多地区,打败西班牙,成为当时的海上贸易霸主。
?格拉沃利讷海战(英语:battle of Grelines)是英西战争的组成部分。 为了报复伊莉莎白对玛丽的处决,腓力二世誓言要入侵英国,并将一名天主教君主取而代之。他组建了大约130艘舰船组成的舰队,包括8,000名士兵和18,000名水手。美其名曰“无敌舰队”,字面意思是“ 伟大而的海军 ”,为了筹资这项计画。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允许腓力二世征缴远征税。教皇承诺,如果他们能到达英国本土,将对西班牙军队进一步补贴。他们于1588年5月28日无敌舰队驶往尼德兰。在那里为入侵英国而增派军队。然而英国海军使无敌舰队在格拉沃利讷海战失利,并迫使无敌舰队向北航行,在苏格兰附近海域,遭到了使舰队和人员受到严重损害的暴风雨天气。无敌舰队的失败,为英国水手提供了宝贵的航海经验。而英国人能够坚持私掠船行为反抗西班牙,并继续派遣部队援助腓力二世的敌人荷兰和法国。这些努力带来了一些切实的回报。该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无敌舰队的失败被视为上帝支持英国新教改革的一个标志。
最后,无敌舰队只有65艘船返回了西班牙。幸存者中的大多数人都患上了严重的坏血病和营养不良,很多人在踏上西班牙陆地后不久即一病不起。但是西班牙却从失败中学到教训,在西班牙珍宝船队配备长重炮,有效反抗英国海盗船的劫掠。
第二年,英国也组织了类似的大规模远征行动,即 科伦纳·里斯本远征,但确是不成功的,给英国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和人员及舰船的惨重损失。
基本介绍 名称 :格拉沃利讷海战 地点 :西北欧 时间 :1588年8月8日 参战方 :英格兰王国、荷兰共和国 VS 伊比利亚联盟(西班牙和葡萄牙) 结果 :英国决定性胜利,新教宣传上的胜利 参战方兵力 :伊比利亚联盟:军舰28艘,武装商船102艘英、荷:军舰34艘,武装商船163艘,快速船30艘 伤亡情况 :伊比利亚联盟:因战斗损失5艘舰船,伤亡超过1400人
伊比利亚联盟,非战斗损失一半舰船,减员约20,000人
英、荷:因战斗损失8艘纵火船,伤亡450-500人
英、荷:非战斗减员约6,000-8,000人 主要指挥官 :查尔斯·霍华德、法兰西斯·德雷克 VS 马迭亚·西多尼亚? 战争背景,远征准备,战争经过,波折的征途,海战经过,遭遇飓风,战争影响, 战争背景 16世纪中叶,西班牙正处于鼎盛时代,到1556年腓力二世继承西班牙王位时,其领地不但遍及西欧,而且还囊括了加勒比海上的众多岛屿。在墨西哥、秘鲁和智力广阔土地上也飘扬著西班牙的旗帜。太平洋更成为了西班牙人的内海,他们的运宝帆船可以再瓦尔帕莱索到巴拿马之间的海域放心地航行。当1580年葡萄牙王室绝嗣后,腓力二世又作为理论上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加冕为葡萄牙国王。伊比利亚半岛成为了一个国家,葡萄牙人在大西洋中部、非洲沿岸、波斯湾、印度与东南亚的一连串殖民商站也成为了西班牙的囊中之物。当时的西班牙几乎可以看做是十六世纪的“日不落帝国”。 1580年步入人生巅峰的腓力二世 但是,其他欧洲国家也在虎视眈眈地觊觎著西班牙人从“新世界”所获得的巨大利益。从1555年法国胡格诺教徒洗劫了古巴的哈瓦那并一度在弗罗里达海岸建立了殖民据点开始,越来越多的欧洲冒险家出现在原本西班牙的势力范围之内。作为一个不断上升的民族国家,英格兰的注意力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投向海外。从14年卡伯特兄弟发现纽芬兰开始,英国的海上探险也拉开了序幕。当约翰·霍金斯和法兰西斯·德雷克以三角贸易方式渗透进入西属美洲时,西班牙殖民 *** 开始将英国人看作其在美洲垄断经营的一个不可容忍的威胁。1568年,在圣胡安德乌卢阿,霍金斯船队遭到了西班牙舰队的突然袭击,只有少数人乘船逃脱。至此,英西双方的冲突正式开始公开化,他们互相试探对方的底线。1585年荷兰军队在西班牙弗兰德斯军团的打击下节节败退之时,伊莉莎白一世同荷兰人签署了农萨奇条约,并承诺为后者提供军事和财政支援。这标志著英西双方进入了“官方”的敌对状态。由于前苏格兰女王玛丽反对伊莉莎白的密谋“证据确凿”,伊莉莎白在1587年2月下诏将其斩首。这个使腓力二世获得了一个极好的借口。当西班牙外交使团在伦敦大放和平烟雾的同时,由西班牙老将圣克鲁兹侯爵担任司令的无敌舰队筹备工作也正在里斯本紧张进行中,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远征准备 1588年2月9日圣克鲁斯在里斯本猝然死去,终年62年。圣克鲁斯是勒班陀海战的英雄,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回大西洋要冲亚速尔群岛的特塞拉海战的胜利者,赫赫有名的无敌舰队总司令。西班牙国民惊悉他的噩耗,无不表示深深地悼念和悲叹。圣克鲁斯一死,腓力二世立即任命安达卢西亚地方总督,比圣克鲁斯年轻24岁、年仅38岁的西多尼亚接任无敌舰队总司令的要职。西多尼亚出身于名门贵族,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优秀行政长官,曾屡次出色地完成了为无敌舰队补充物资和征兵的任务。 西多尼亚长途跋涉来到里斯本。他所面临俄现实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一片惊人的混乱。圣克鲁斯暴卒以来,里斯本港内舰队的管理完全陷入了无 *** 状态,缺乏具备权威和自信、能解决这种混乱状态的领导者。因此,扭转这种混乱,使准备工作步入正轨,乃是西多尼亚必须解决的紧急课题。然后他启用了几位私人幕僚。其中一位是为东印度航路护航的卡斯蒂利亚加里昂舰队司令迪戈·弗洛雷斯·德·瓦尔德斯,他还是潮汐和海流方面的专家,曾参与加里昂船设计工作,是很有才干的人物。另外还任命船员出身、经验丰富而且德高望重的迪戈·德·马尔多纳多和马罗林·德胡安两人为参谋。又从重炮兵指挥官中借用义大利炮术专家任炮术参谋。西多尼亚同三位可靠面得力的助手一起,踏踏实实地克服了重重困难,使舰队的起航准备工作顺利地进行着。 过去以地中海为舞台的西班牙舰队的战舰,均以加里船之间接舷肉搏战为主,所以,西班牙舰队舰载大炮的配备要比英格兰舰队落后的多。为此,圣克鲁斯曾写信给国王,强调准备大型火炮的必要性,加之军事会议也要求国王提供筹措大炮的资金,终于这个要求得到腓力二世的批准。 铸造大炮在当时是一门十分困难复杂的技术,而大多数优秀的铸炮工匠都在英格兰国内。同时,大炮的价格非常高昂,特别是作为炮身材料比铸铁优异地多的青铜,更为贵重,能制造长炮身的卡巴林炮的设备甚少。因此,虽说由西多尼亚的努力,无敌舰队舰载大炮的质和量两方面都得到大大加强和提高,但是远射程大炮不足仍然是无敌舰队的最大弱点。为了加强主力舰加里昂船的备用炮,只得取权宜之计,忍痛牺牲其他舰船上的备用炮。 另一方面,加入舰队的各种舰船也都有了显著增加。到1588年4月底为止,编入无敌舰队的各种大小舰船已达130艘。 陆续到达里斯本集结的船只都在忙于维修和保养。无敌舰队差不多所有的乘员都用盔甲、长矛和火枪装备起来了。炮弹的补充也比较顺利,每门大炮配备50枚炮弹,当然这个数目并不很多,但已大大超过圣克鲁斯当初所要求的30枚之数。同时根据义大利炮术专家的建议,又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半。 西多尼亚成功地说服了腓力二世推迟出发日期,为舰队的加强和保养 时间,因此得到舰队内部日益加深的信赖。但是,无论他如何努力,仍然解决不了食粮和船员不足十分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得不到改善,而且越来越恶化了。尽管存在着种种缺陷和重重困难,但再也不能无视腓力二世再三下达的起航令了。 1588年4月25日西多尼亚陪同腓力二世的代理总督来到里斯本大教堂。大主教宣读了祈祷文,祈祷无敌舰队这次远征大业一举成功。 战争经过 波折的征途 1588年5月9日早晨,停泊在里斯本港内的无敌舰队的所有船只,纷纷拔锚起航,一艘艘通过贝伦塔,沿特茹河而下。但是越来越强的西风正从海上向河口方向刮来,舰队不得不再次在河口附近的城堡跟前抛锚待机。强烈的西风不停地刮著,无敌舰队就那样停泊在特茹河口20余日,寸步未移。 腓力二世把一份最新情报和指令送给正在特茹河口等待天气好转的西多尼亚,其中写到: “据推测,目前德雷克舰队非常软弱。他正在普利茅斯港闭门不出,可能是想避免同无敌舰队全面交战。当无敌舰队通过普利茅斯海域时,在敦刻尔克海域巡逻的其他英格兰舰队,将从背后发起攻击。大概德雷克要等到西班牙军队全部在英格兰本土登入之后,再对无敌舰队发起攻击。 因此,在击败德雷克舰队之前,西多尼亚必须竭力保持无敌舰队的战斗力,使之不受损失。同帕尔师之后,可相机行事,或在海上,或在港湾里攻击舰队。在此之前,不能说回避战斗,但我方不要首先向敌方挑战。纵然德雷克舰队会前来骚扰和威胁我国沿岸港口,但西多尼亚务必竭尽全力同帕尔师。” 腓力二世的这个指令,是根据西班牙情报网头目驻巴黎大使门德萨提供的情报而发出的。在他的情报中,夸大了英格兰海军将领之间就约翰·霍金斯革新的造船方针所产生的意见分歧。于是腓力二世做出了“英格兰舰队战斗力很弱”的判断。 数量达130艘之多的无敌舰队是一支国别、语言、生活习惯都迥然不同的特别混合舰队。所以,西多尼亚把信号和联络等方式整顿和统一起来,同时制作了大编制舰队所必须的航海要领、阵型程式、战斗指令的方面档案,散发给所有船只。而由熟悉海峡和北海情况的西班牙人、荷兰人、布列塔尼人,以及英格兰天主教徒组成的领航员小组,也都分配给各舰队的司令官。 1588年5月28日天气总算恢复正常。西多尼亚立即下达起航命令,于是无敌舰队开始静静地沿着特茹河而下。无敌舰从 海域沿葡萄牙海岸逆风北上的航行历尽了千辛万苦。风向变化无常,一会儿刮风,一会又转为西风,来回捉弄着舰队,有时又丝风全无,舰队在大西洋的汹涌波涛中颠簸漂流。时而又袭来猛烈的逆风,把舰队吹向南方。由于这样恶劣的天气和混合舰队本身的缺陷,从里斯本海域到伊比利亚半岛西北端的菲尼斯特雷角,仅156海里的路程,足足航行了13天。人们很快就体会到远征的前途是艰难困苦的。 从里斯本港起航之后20天,即6月19日,那天夜里,微风习习,但仍然非常闷热。到了深夜,突然刮起强烈的西南风。甚至连在拉科鲁尼亚湾内避风的一艘帆船也从停泊地被刮跑,另一艘拖着锚同一艘加里昂船相撞,受到严重破坏。留在洋面上的其他船只,漂泊到离下风头陆地很远的地方,才避免了被刮走和触角的危险。为了保险起见,船只斗各行其是,随风漂泊,七零八落,不成队形。 直到24日,仍有30艘船去向不明。这些船运载着大约6000名水手和士兵。在许多能经得起暴风雨的船上,由于有的船员吃了腐败食物而患上痢疾和伤寒,苦不堪言。而且大多数船只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桅杆和帆桁被吹断,失锚、漏水等等屡见不鲜。 无敌舰队在拉科鲁尼亚停泊了一个多月,专心致志于修理船体、补充食物和医治病人等事宜。这样,到了7月21日,无敌舰队才恢复到原来的战斗力。7月22日凌晨,无敌舰队所有船只乘着强劲的南风,鼓满风帆驶出拉科鲁尼亚湾,向英格兰进发。 7月29日下午,当英格兰西南部的海岸线已经出现西班牙人的视野中时,公爵命令各旗舰升起圣玛利亚和耶稣受难的旗帜和十字旗,并集中舰队所有人员在各舰甲板上望弥撒。随后,公爵召集高级将领举行了战前的最后一次作战会议。在会上,里卡尔德和雷瓦等人提出应立即攻击普利茅斯港,因为据说德雷克就在港中。既然英国海军在炮术方面占有优势,那么西班牙人要实施自己擅长的接舷战和白刃突击,就只有迫使英国军舰在不利于发挥炮火威力的狭窄海域进行战斗。退一步说,即使无法歼灭英方主力,至少也可以将它们堵在狭窄的港区,这样无敌舰队的其余舰只就可护送陆战部队不受阻碍地驶往预定地点了。但是公爵否定了这个计画,他强调国王的命令是尽快用舰队运送和护航陆军部队抵达佛兰德斯沿海的集合点,同时避免与英国舰队的正面交锋。 他的这个决定为后世历史学家所诟病,但他这么做也不无道理:首先,英舰队主力是否确在港中仍存在疑问;其次,西班牙船只和舰长缺乏在敌对港口作战的经验,他们的船只比较笨重,而且普利茅斯港口又以曲折复杂的峡湾和遍布的浅滩及暗礁而闻名;再次,如果执行这个计画,舰队就要不可避免地分散兵力,这对要保护舰队中运输补给品和陆战部队的23艘补给船,并维持着一个紧密的防御阵型是非常不利的。 海战经过 从8月6日下午起,无敌舰队就开始在加莱泊地下锚。按照计画,西多尼亚公爵的舰队将与运载帕尔马公爵的入侵部队的驳船队会合,但是后者却没有出现。西多尼亚公爵曾在前一天派他的秘书去催促帕尔马公爵取行动,先前派出的小型三桅船却在当日返回,带回了一个令人沮丧的讯息,说帕尔马目前还呆在布鲁日的司令部中,而且到目前为止并无一兵一卒上船。但是,实际原因可能是一支荷兰舰队己经封锁了敦刻尔克和格拉沃利呐附近海面,使得帕尔马公爵的佛兰德斯军团无法登船。 1601年绘制的格拉沃利讷海战油画 但不管怎么说,英国人抓住了这个机会,霍华德和德雷克等人决定第二天夜间对西班牙舰队实施火船攻击。8月7日的傍晚,加来附近海域的风向由西南转为西,这也与沿海潮汐的方向一致,由于当天晚上是满月,所以又赶上了天文大潮。天时地利都在英国人一边。入夜,艘一吨不等、由武装帆船改装而成的纵火船开始冲向东面几千米外的西班牙船只聚集区,凌晨刚过,西班牙方面的瞭望哨就报告“有两艘燃烧的船正从千米外驶来”。很明显,由于经验不足,纵火船上的英国水手过早引燃了船只,给了西班牙人15至20分钟的预警时间。这并非一次突然袭一击,因为公爵也预见至了英国与荷兰方面可育旨对锚地发动袭击,他在前一天就命令各个分队的小型舰只在锚地的东面和西面分别组成警戒编队。这个部署起到了一定作用,有两艘火船被前者钩住并被拖离预定路线。
但是,另6艘英国船燃著熊熊大火,马上就要冲入锚地了。按照英国方面的,说法,西班牙舰队接下来发生了严重的一恐慌,各舰舰长纷纷下令砍断锚缆,乱作一团。然而现代历史学家的研究表明,有关“砍断锚缆并升帆起航”的命令是西多尼亚公爵本人下达的,在当时情况下,这也是他能够做出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小型三桅快船在锚地中穿梭,公爵的命令很快得到了执行。大多数舰一只的操作显示了西班牙海员的航海能力仍然是值得称道的,只有两艘船在黑暗中发生了碰撞,导致桨帆战舰“圣洛伦佐”号的尾舵损坏,只得使用船桨缓慢划行(缺乏尾舵的协助无法实现抢风航行)。 接下来的作战本应是一边倒的,一因为西班牙军舰只能各自为战,但是两个表面上偶然的却暂时拯救了西班牙舰队覆灭的命运。从8月8日黎明开始,战斗首先在两个孤立的战场展开。围绕着搁浅在加莱海岸的雨果座舰“圣洛伦佐”号,霍华德的分舰队(然 后是英方舰队的1/2)都被吸引了过来。在这艘桨帆战舰编队的旗舰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混战中,雨果本人被枪弹打死,这艘船一渡被英军占领。英国舰队的其余舰只则在德雷克的率领之下,开始围攻返回加来锚地的“圣马丁”号及其它四艘大帆船(“葡萄牙的圣胡安”号、“圣马尔科”号、“ 圣胡安巴蒂斯塔”号和“圣马特奥”号)。 遭遇飓风 1588年8月9日(星期二)黎明,两支舰队再度接近到1.5千米的地方。很快,海面上的风又停了,双方就这样对峙著。经历了10天惊心动魄的海上战斗,无敌舰队的士气开始崩溃,有的舰只开始有了脱离伫列向英国人投降或者擅自逃离的意图。西多尼亚公爵不得不逮捕了好几名舰长以做效尤,其中一位在几小时后被吊在桅杆的绪端绞死。当海面上再次刮起西南风的时候,公爵召开了最后一次作战会议。会议中,舰长们一致同意,如果风向转变就返回海峡继续作战,否则舰队只能深入北海,绕道不列颠岛北端,穿过设德兰群岛进入大西洋,然后沿着爱尔兰海岸返回西班牙的拉科鲁尼亚。一整天,西班牙舰队都在为返航的漫长旅途而准备,各舰的面包、淡水和其它补给品进行了重新分配。公爵低估了大西洋高纬度地 区的威力,他乐观地认为无敌舰队将会顺利地回到西班牙,然后来年再重返英吉利海峡。但是,双方指挥官都不知道的是,狂暴的大自然将完成英国舰队没有完成的使命。 无敌舰队的往返路线 为了防备西班牙人在英格兰北部地区登入,霍华德一直尾随着无敌舰队,直到8月12日无敌舰队驶过了苏格兰的“前河口湾”为止。但是,西班牙水手很少有在高纬度海域航行的经验,骤降的气温、海边的浓雾以及风暴使西班牙舰队开始分散,到8月14日他们已无法保持一个紧密的队形,强风将有的船只吹向了挪威海岸。持续的暴风雨使西班牙舰只在未知的海面上漂移,船员们无法测定纬度,只能根据磁罗盘的指示继续南行。到9月3日,聚集在旗舰“圣马丁”号周围的船只只剩下了60艘。公爵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祈祷仁慈的上帝赐予我们一个好天气让我们靠港,因为舰队的补给是如此之少,如果上帝仍然不肯宽恕我们的罪孽而让我们继续在海上耽搁的话,我们所有人都将无法摆托死亡的命运。” 据估计,西多尼亚的舰队主力可能混战中的英西两国舰队在9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抵达了爱尔兰西部海域。风向几乎每天都在变,因此舰西班牙人则更加倒霉,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还被当地的首领“赠送”或者卖给了英国人。 由于在爱尔兰沿岸搁浅和沉没的西班牙船大多没有幸存者能够返回西班牙,所以在最后时刻他们的船上发生了什么人们得 而知,但是桨帆战舰“基洛纳”号的经历却是一个例外。当1588年9月21日德·雷瓦的“La Rata Santa Maria Encoronada”号在爱尔兰梅奥郡的布莱克索德湾沉没时,船上的大多数人员都转移到了随行的“杜科斯纳圣安纳”号上,但后者却被一阵强烈的西南风吹到多内戈尔海岸搁浅了。 无奈,德雷瓦只得率领幸存者徒步向北行进。当他们沿着海岸到达多内戈尔湾北部的基里博格斯时,地发现了桨帆战舰“基洛纳”号。该舰舰长法布利西奥。斯宾诺拉率领水手和士兵们己经忙碌三周了,他们的船损坏得实在是太严重了。德雷瓦部队的加入使维修速度加快了,但是船员们面临着补给品严重不足的问题。军官们在讨论之后决定继续向北航行,绕过北爱尔兰的奥尔斯特海岸,然后在苏格兰西海岸找到一个中立港口。但此时该船己严重超编,根据幸存者的说法,“基洛纳”号上塞了1300人(根据编制表,即使是前面两艘船的全部人员总数也不到1100人,所以说这很可能还包括其它沉船的海员。)糟糕的是,在10月28日的风暴中,“基洛纳”号再次损坏了尾舵。在奥尔斯特的邓鲁斯城堡附近海面,面对着强烈的北风和波涛汹涌的大海,这艘船只能随波逐流。当天晚上,“基洛纳”号撞上了附近的拉卡达礁,随即沉没,包括德雷瓦在内的大多数人都被淹死了。 战争影响 精疲力竭的西多尼亚公爵直接返回了他的庄园:李卡尔德的旗舰抵达了毕尔巴鄂港,但他却在几周后死去。很快,无敌舰队失败的讯息传到了腓力二世的王宫。据说他在听到这个讯息后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应该感谢上帝,使我具有这样大的权力,使我愿意的话,我可以很容易地再建立一支舰队。只要源头不断,那么一道流水虽然有时会被阻止, 但对源头并无太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为伸张新教神圣大义而战的英格兰人,同样也相信无敌舰队是毁于神风。在伊莉莎白女王授予霍华德的勋章上,就刻着“万能的主一呼吸,敌人就抱头鼠窜”的字样。而且荷兰诗人用拉丁语为新教徒信仰得胜而祝福时,所颂扬的也只是上帝的特别恩宠,而只字不提英格兰将士们的勇敢和无畏精神。 既然英格兰和荷兰都不约而同的把胜利归功于上帝对新教徒的施恩和庇护,腓力二世干脆顺水推舟,把无敌舰队归咎于神风不作美之故。因此,曾屡次呈送错误情报而威风扫地的西班牙驻巴黎大使门德萨,给腓力二世送了一封信,极力摆脱其窘境。 腓力二世在信中划伤了着重线,在空白处写道:“谦虚地学习通往胜利之道”。 确认上帝大义正确性和合理性的腓力二世,迈上了重建无敌舰队的轨道。但是第二次无敌舰队远征,却是在8年之久的1596年10月。 第二年,英国也组织了类似的大规模远征行动,即科伦纳·里斯本远征,但确是不成功的,给英国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和人员及舰船的惨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