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胜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球队新闻

文章内容

丹麦英格兰最新战报,丹麦英格兰战争

tamoadmin 2024-06-14
1.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战争是为了什么?2.英格兰为什么要侵略苏格兰?3.英国历史上被侵略过几次?各是什么国家什么时候4.历史上的英国打过败仗吗?有没有当过战败

1.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战争是为了什么?

2.英格兰为什么要侵略苏格兰?

3.英国历史上被侵略过几次?各是什么国家什么时候

4.历史上的英国打过败仗吗?有没有当过战败国?

5.英国的四次被入侵的战争的概况

6.如何解释英格兰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

7.曾横扫欧洲征伐四方的维京人,是怎么退出历史舞台的?

丹麦英格兰最新战报,丹麦英格兰战争

1513年,当英王亨利八世率军攻入海对岸的法国,英格兰的北方后院也开始被战火波及。苏格兰的年轻国王詹姆斯四世,与英王一样野心勃勃,并依照和法国的古老同盟而出兵南下。尽管麾下军队已经历了一次初步的近代化革新,但詹姆斯依然在弗洛登山战役中遭至惨败。这场因苏格兰人主动侵入英格兰境内所引发的战役,也可以被我们视为双方长期较量的一个典型案例。法兰西的北方棋子

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是数百年的世仇

长期以来,苏格兰人就与南方的英格兰之间是兵戎不断。其中虽有两者觊觎对方领地的纯粹入侵,但更多时候仅仅是英法两强相争的附属品。由于法国与苏格兰之间签订有长期的反英格兰协议,所以任何一方都有义务在对手同英国开战时出兵。

仅仅在百年战争前后,苏格兰人就先后三次动员南下。尽管因国力和军事水平差距,他们屡屡被英军在防守反击中杀的大败,却还是不断派出雇佣军去增援欧陆的法国人。以至于到大革命爆发前,法兰西的君主都供养着一支由苏格兰人组成的专业卫队。后者往往是为生计而被迫出国当兵,却在很多时候成为了法国军队里的重要力量。

百年战争后 担任法王护卫的苏格兰弓箭手

当然,苏格兰本土在力所能及之时,也会继续奉行传统的南下战略。16世纪初的詹姆斯四世,就是一位很有想法的君主。在同亨利八世的妹妹玛格丽特结婚后,依然没有放弃对英格兰的警惕和敌视。一面想办法积蓄国力,一面引入近代化武器来装备自己的传统军队。虽然还不足以触及社会传统,进而对国家与军队进行改头换面式的提升,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让英格兰人忧心忡忡。

在亨利八世派兵参与对法作战后,詹姆斯四世的新军也在紧锣密鼓的操练当中。他根据欧洲大陆的最新军事发展,将长度至少在4米以上的瑞士长枪引入苏格兰国内,以替代传统的3米长矛。同时还继续从法国等地进口先进的火炮,组建自己的野战炮兵。最后,作为岛国的苏格兰人也不忘开始大造海军。其中以圣经中天使长名字命名的1000吨级战舰“大米迦勒”号,装备了24门远距离铜炮。这让同时代也在发展海军的英国人,深感芒刺在背。

苏格兰海军的“大米迦勒”号战舰

大举南下

1513年 大部分英军已经投入了对法作战

1513年,亨利八世本人也开始渡海参与对法战争。为此,他不仅募集了国内各郡的民团兵力,还花钱从爱尔兰和德意志等地招募仆从部队与雇佣军。皇家海军的主要舰船,也被用于封锁法国海岸和维系英吉利海峡的交通线。

此时的詹姆斯四世则不断收到法王路易十二的求助。后者希望他立刻挥师南下,将英军的吸引力从法国拉回本土。虽然法军此时正饱受兵力严重不足的困扰,但还是可以用强大的国力给苏格兰小兄弟以支持。在詹姆斯的要求下,12艘法国船只先后抵达北方。他们不仅为苏格兰士兵带来了更多优质盔甲和瑞士长枪,也顺带运来了一批装备火绳枪的海军步兵。他们将在战斗中协助缺乏远程火力的苏格兰军队。

苏格兰国王 詹姆斯四世

詹姆斯本人也对出兵时机感到满意。因为英格兰的大部分军事力量都已经被投送到了法国前线,国内的留守部队肯定实力不足。加上他对当时英国国内的政治矛盾了解,清楚亨利的王位还在受到残存的约克家族后裔威胁。所以,詹姆斯不仅想帮法国人分散火力,还要比他的任何先祖都夺得更多地盘。按照他的计划,苏格兰军队将以雷霆万钧之势出击,直接杀到边境以南很远的约克郡为止。在那里,他或许可以联合不满都铎王朝统治的约克家族残余,直接掀翻亨利八世的江山。

考虑到皇家海军都以远赴法国沿海,詹姆斯便不准备让自己的舰队投入南下作战。相反,发展多年的苏格兰海军将向西航行,袭击英格兰王国在爱尔兰岛沿岸的据点。这样一来,既可以扰乱对方决策层的判断,也可以避免舰队被英国人重创的危险。介时,亨利八世也会顺着补给线返回本土,让焦头烂额的法国喘一口气。

进攻爱尔兰沿海据点的 苏格兰海军

但是让詹姆斯没有想到的是,除了袭击爱尔兰的海军外,其他方面的设想都迅速破灭。由于他在前几年就不断增强边境部署,很大程度已引起了英国方面的注意。亨利八世在出法国前,曾特意将许多北方的地方军保留,连执行奔袭任务的边地骑兵也没有征集太多。相反,一些火炮还被调往北部,以便加强边防力。

同时,约克王朝的许多遗老也已经默认了都铎王朝统治。他们不仅没有动力去推翻亨利八世,反而寄希望于通过战功来为自己在新王朝中博得先祖的地位。考虑到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的世仇关系,他们也很难放下架子同北方人好好合作。当时的萨里伯爵--托马斯-爱德华,因不受英王待见而无法随军前往法国。结果却因祸得福的成为了留守英军的最高统帅。

约克王朝时代的老臣 托马斯-爱德华

最后,由于亨利加入的一个有罗马教廷参与的同盟,所以苏格兰人的进攻也饱受国际社会非议。时任教皇的利奥十世,甚至写信谴责詹姆斯的入侵行为。在国王依旧我行我素之后,苏格兰大主教班布里奇甚至宣布将他逐出教会。这就让詹姆斯四世对英国更加仇视,决心以大战来洗刷自己的心头之恨。

1513年8月18日,苏格兰军队开始陆续从首都爱丁堡开拔。沉重的攻城炮部队首先出发,其他野战炮则在第二天才开始行动。詹姆斯也在19日晚上率领主力离开都城。足足40000人的大军,朝着英格兰边境大举进发。10天后,第一座英格兰边境城堡被攻陷。留守在英格兰国内的凯瑟琳皇后,则下令将境内的所有苏格兰人财产没收。

弗洛登战役中的 英格兰(上)与苏格兰士兵(下)

决战弗洛登山

迅速集结起来的英格兰北部民团

在苏格兰人忙于围攻和缓慢行军时,英格兰方面的北方部队也迅速动员起来。由于没有其他援军的帮助,他们的人数仅在26000左右。除了有所增强的炮兵和边地骑兵外,主要都是使用长弓和戟作战的民兵。好在这些人在平日里就定期进行训练,所以在本土防御战时很容易被迅速集中。

志得意满的詹姆斯四世,并不认为会有多少英军能挡住自己的主力部队。当国内的大贵族安格斯提议他谨慎行事后,被国王下令送回国内。这也让一部苏格兰士兵跟随他的领主长官返回,削弱了詹姆斯的兵力优势。

弗洛登战役中的英格兰重步兵与长弓射手

英军一边的托马斯-霍华德其实比苏格兰人还要着急。因为英国的大部分资源都被送往海外,他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所需的军粮也不够充裕。如果在逼退敌人前就耗尽补给,就几乎没有任何胜算可言。因此,他下令全军向北迂回,直接包抄到苏格兰军队的后方。接着派人向詹姆斯四世递交了挑战书,要他来和自己决战。

9月9日,苏格兰人开始掉头向北行军。詹姆斯四世意识到自己的补给线被切断,决心立刻击垮英国对手。他选择了靠近弗洛登山的一处高地,展开自己剩下的30000大军。

数量较少的英军 主动迂回切单了对手的补给线

由于大部分人员都是步兵,所以被按地域划分为四个独立的分队。包括国王詹姆斯在内的所有贵族军官,都走下自己的乘马,站在队列的最前沿位置。他们自恃全套优质板甲的保护,所以并不担心英国人的弓箭射击。

大量护具有限或根本没有防护的平民士兵,则在他们身后构成了一个个硕大的密集枪阵。每个方阵之间还有使用猎弓的轻步兵在不断穿梭,分队两翼则是使用戟、战斧、剑盾等传统武器的突击轻步兵。一些高地轻步兵和炮兵被部署在全军最右侧位置,少量骑兵则在第二线组成预备队。

詹姆斯和大部分苏格兰贵族下马站在全军的最前面

战前,法国人是派来了数量不少的火枪手,但分摊到全军各分队就显得非常稀薄。因此火枪在弗洛登山的战斗中没有发挥多少作用。相反,传统的弓箭等冷兵器则依然是战场的主宰。

霍华德的英军则在较低位置列阵。他们特意选择了有沼泽和灌木丛掩护的崎岖地形部署,也将部队分为四个独立的分队。夹在中间的两个分队以使用戟和钩镰的重步兵为主,两侧的分队则以传统的长弓射手居多。炮兵被安排在阵线的最前方位置,而集中使用的边地骑兵在后方担任预备队。

弗洛登战役中的两家布阵

虽然苏格兰人处于高地,但他们的炮兵水准却及不上低地的英格兰敌人。他们发射的大部分炮弹都从英军的头顶飞过,几乎没有造成任何影响。相反,英军的火炮则对高地上的苏格兰军队造成杀伤。詹姆斯四世于是下令所有人走下高地,各分队从左至右依次压向英军。

整个过程中,他们都遭到了英国弓箭手的连续射击。但得益于较好的盔甲保护,苏格兰人的方阵没有因巨大伤亡而出现混乱。一直到逐步接近对手位置时,才有人因长弓的火力而受伤倒下。英军的重步兵则在长枪方阵接近时,开始上前肉搏。

双方的重步兵打成一片

苏格兰的悲剧

溃散的苏格兰人遭到了英军的追杀

在这一天的厮杀中,苏格兰人损失了多达17000人的兵力。英军方面则只有1500人战死。巨大的交换比也凸显了两国在整体军事实力上的差距。

虽然苏格兰人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当时欧陆最先进的作战方式,但却无法弥补自身的固有短板。除了国王身边的少量卫队外,大部分士兵其实还是以古老的封建制度为依托,进行非常有限的训练。尽管对面的英格兰民团也与之类似,但他们毕竟占据了更加有利的地形。不少人还是参加过玫瑰战争等冲突的老手,容易在混乱中寻找到战场的感觉。

正在搜刮敌军尸体的英格兰人

战后,包括詹姆斯四世在内的众多苏格兰贵族尸体,被人逐步从战场中寻找出来。他们的中世纪作战习惯,使得自己容易在败仗中承受最大比例的伤亡。英军士兵兴奋的拿走战死者的武器、盔甲、财物甚至是衣服。追击部队则将苏格兰的大炮全部缴获,为自己狠赚一笔。

远在法国前线的亨利八世,在不久之后就收到了来自国内的详细战报。同时抵达的还有詹姆斯四世的那件带血外套,以及被人从他手上扒下来的部分盔甲。英王在高兴之余,也继续着对法国城市的围攻。

苏格兰人输掉了他们积蓄了几十年的国力

此战也不仅是英国人防御本土的大胜,更在很大程度上将苏格兰恢复不久的国力也一举消耗完毕。随着詹姆斯四世的阵亡,他的陆军精华也被歼灭大半。海军带着从爱尔兰沿海搜刮的战利品返航,却发现自己的成果根本无法抵消陆军大败所造成的损失。稍后,他们的战舰就将因维护费用高昂而被放弃或出售。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苏格兰都会失去大规模南下的能力。英军则可以定期挥师北上,主动攻略对手的本土。这种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强弱对比,都在1513年的弗洛登山打下了基调。

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战争是为了什么?

最大的时候,不止整个北欧、冰岛、格陵兰,而且现在的英国三岛、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大陆北部、俄罗斯西部、波罗的海沿岸...都是丹麦王国。

直到二战前,汉堡北部日德兰半岛大面积都还属于丹麦。

丹麦人擅长航海,常南丹麦下罗马帝国以琥珀、燧石等换取谷物和其他用具。他们往往亦商亦盗,在夏季纠众出海进行抢劫。公元793年丹麦海盗袭击了英格兰的林第斯法恩岛。自此以后,丹麦海盗对英格兰的侵扰规模越来越大。871年丹麦海盗占领伦敦。878年英格兰国王阿尔弗烈德大帝和丹麦海盗媾和,双方平分英格兰,丹麦移民在英格兰东北部建立“丹麦区”。1016年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攻占英格兰全境,并建立了版图包括挪威、英格兰、苏格兰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北海大帝国”。这个帝国在1042年瓦解。

折叠卡尔马联盟及对外战争

12世纪中期以后,瓦尔德马一世(115丹麦7年~1182年在位)开创了强盛的君主专制封建王朝,通过侵略战争占有爱沙尼亚、易北河以北地区和果特兰岛。1397年在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1353年~1412年)主持下召开卡尔马会议,丹麦、瑞典和挪威组成联盟,丹麦处于统治地位。卡尔马联盟前后共维持了126年。原挪威属地格陵兰、法罗群岛转归丹麦管辖。在此期间,丹麦为打破汉萨同盟对波罗的海经济支配权继续对外扩张,经过长期战争并吞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长期战争耗费了丹麦大量财力,导致赋税加重。富豪贵族兼并土地引起农民。14世纪中叶黑死病又夺走近一半人口的生命。为平息不满和,国王克里斯蒂安一世(1448年~1481年在位)于1468年召集了四级会议寻求支持。但是连绵不断,尤其在瑞典。克里斯蒂安二世(1513年~1523年在位)于1520年亲率重兵攻克被瑞典独立派占领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并且屠杀了大批参与叛乱的瑞典贵族,触发了达拉纳起义,1523年丹麦军队战败,瑞典宣布独立。此后,丹麦为争夺波罗的海控制权和周围地区同瑞典反复较量,如1563年~1570年北方七年战争、1611年~1613年的卡尔马战争等,但历次战争都以失败告终,致使疆土日蹙。三十年战争期间,丹麦情况更为不利,1657年全境为瑞典所占领。其后,在1675年~1679年斯堪尼亚战争、1709年~1720年北方战争中也败于瑞典。由于国力削弱,丹麦避免卷入当时欧洲大陆的混乱纷争。在七年战争、英法战争(1766年~1783年)以及法国大革命初期丹麦都保持中立或避免介入。

丹麦航运业和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商船队仅次于英国居欧洲第二位,并拥有一支规模可观的舰队。16世纪末丹麦成立东印度公司,在西印度群岛和几内亚拥有殖民地。1767年丹麦宣布同俄国、瑞典组成“武装中立同盟”,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独善其身,法国大革命期间丹麦再次中立,英国便不宣而战,于1801年发动哥本哈根之战(见彩图)。又于1807年派遣名将霍雷肖·纳尔逊率领的舰队炮轰哥本哈根,丹麦海军全部覆灭。丹麦转而支持拿破仑一世,1807年~1814年期间同法国结盟对抗英国。拿破仑失败后,瑞典国王贝尔纳多特又从丹麦手中抢走了挪威[1]。

折叠资本主义的发展

连年战乱使丹麦经济受到很大丹麦破坏,农业尤烈。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限制地主贵族的特权。丹麦本土在1799年、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在1804年先后将农民的义务劳役制改变为佃赋制,从而结束了中世纪以来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为了缓解财政困难,丹麦将西印度和几内亚的殖民地出售。直到19世纪中叶,财政状况才有所好转。

由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影响和普鲁士的直接干涉,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局势动荡不安,1848年爆发起义,要求脱离丹麦并入德意志联邦。丹麦与这两个公国进行了近 3年的战争,最后在普鲁士停止向石勒苏益格进军情况下勉强取得胜利,保住了这两个公国。1864年丹麦宣布将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并使它和荷尔斯泰因分离,普鲁士便联合奥地利出兵干涉。丹麦失败后签署了《维也纳和约》,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割让给普鲁士和奥地利。

在1848年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民主运动的影响下,丹麦立宪会议颁布了宪法,废除君主专制政体,改行君主立宪制,并实行有财产限制的普选制。1870年代表富农阶级利益的左翼党成立。1871年丹麦社会民主党成立,并在全国各地建立起工会组织。19世纪末叶,丹麦工业化迅速发展,造船、电信和制造工业开始具有一定规模。农村村社制为合作社制所取代,农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为世界主要农业国之一。

折叠世界大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执行中立政策,后应德国的要求布雷封锁了松德和贝尔特海峡水域。德国投降后,丹麦要求在石勒苏益格举行公民投票解决归属问题。1920年通过公民投票石勒苏益格北部归还丹麦。

1924年丹麦社会民主党首次单独组成政府。面对棘手的失业问题和经济萧条,社民党政府提不出妥善解决办法,执政两年后被迫辞职。1929年经济大衰退时期,社民党大选获胜,和激进左翼党联合组阁,此后除有几次短暂失利外直到70年代均由社民党单独或联合组阁。在经济方面,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亦波及丹麦,1933年失业率达40%,政府将货币大幅度贬值以刺激出口。1933年、1934年同英国、德国先后签订了农产品协议,并相应调整了农业生产,缓和了经济萧条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丹麦没有卷入欧洲大陆的纷争,并于1939年接受德国提出的互不侵犯条约。但是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于1940年4月9日大举进攻,丹麦政府当天宣布投降。1941年格陵兰、冰岛和法罗群岛由美军占领,与丹麦失去联系。1944年冰岛独立,格陵兰、法罗群岛归还丹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人民在“自由委员会”、“国土与人民”等组织领导下,以各种方式展开了反法西斯德国和本国纳粹分子的斗争。随着德国统治和搜刮的变本加厉,斗争规模越来越大,由小型的破坏活动发展到大规模怠工和总罢工。地下抵抗组织不仅在丹麦本土活动,还在瑞典成立了一支由5000人组成的武装力量“丹麦营”。1945年5月4日德国占领军投降。

英格兰为什么要侵略苏格兰?

英格兰—苏格兰战争,英格兰与苏格兰因政治、经济、宗教诸种原因,在中世纪发生过8次战争。

①(1079—1080)。双方争夺领土发生战斗。苏格兰国王马尔科姆三世以威廉的长子诺曼底公爵罗贝尔发动叛乱为借口,1079年率军入侵英格兰,企图控制有争议的地区,并扫平诺森伯里亚,向南直抵泰恩河。1080年,威廉率英属诺曼底军队攻入英格兰。为保护英格兰北部边界,威廉在泰恩河畔纽卡斯尔修筑了防御城堡。

②(1215—1216)。苏格兰介入英格兰内乱。1215年6月15日,英格兰国王约翰被迫接受了诸侯列入大宪章内的要求提纲,但操纵教皇宣布废除限制国王的大宪章,英格兰掀起反约翰的人民运动,并呼吁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进军英格兰。亚历山大立即挥师南进,赶走英格兰北部约翰的支持者,并击败最后一批觊觎苏格兰王位的盖尔人。1216年约翰死后,两国的战争立即停止。

③(1290—1296)。英格兰介入苏格兰王位争夺引起的战争。1290年苏格兰发生罗伯特·布鲁斯和约翰·巴利奥尔之间的争夺王位的斗争。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被邀居中调停。爱德华欣然同意,但提出要苏格兰人承认其宗主地位,并交出苏格兰的一些城堡作为象征。爱德华选定巴利奥尔为王位继承人,并于1292年正式加冕。为对抗英格兰,苏格兰和法国结成联盟。爱德华便于1296年派兵进攻苏格兰,劫掠贝里克,还攻占其他一些城堡,击败并囚禁巴利奥尔,苏格兰成为附属于英格兰的一块“封地”。

①(1314—1328)。英格兰为征服苏格兰进行的战争。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二世即位后,为挽回在国内的挫折,决意征服苏格兰。苏格兰的罗伯特·布鲁斯率军与其对抗。1314年6月24日,在班诺克本河附近激战,英军失败,英王逃脱。1317年双方在因弗基辛又发生战斗,起初英军获胜,后苏格兰军队重新集合起来,迫使英军撤退。1318年,爱德华二世率军包围贝里克。1319年,布鲁斯国王派道格拉斯爵士发动反攻,攻入约克郡,打败由约克大主教率领的一支部队,迫使爱德华解除了对贝里克的包围。以后英王再度侵犯苏格兰,与布鲁斯在拜兰德交战,布鲁斯大获全胜。双方在1323年达成停战协定。但在1328年确认苏格兰享有合法独立地位前,战斗仍时有发生。

⑤(1482)。苏格兰王位争夺引起的战争。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三世之弟、奥尔巴尼公爵觊觎苏格兰王位,他与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四世相互勾结,图谋篡权。不久,阿奇博尔德“红”道格拉斯亦加入了奥尔巴尼的行列。1482年带领英格兰军在劳德生擒詹姆斯,将其撵回爱丁堡。其后,道格拉斯同奥尔巴尼一同占领苏格兰,而英格兰军队在收复贝里克后,从苏格兰撤回。

⑥(1513)。苏格兰为配合盟友法国,入侵英格兰。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四世为支援法国盟友, 于1513年入侵英格兰。是年9月9日,在弗洛登菲尔德发生血战,尽管苏格兰军队两倍于敌,但由于英格兰军队装备精良,步兵、骑步协力作战,使苏格兰溃不成军,詹姆士本人死于沙场。

⑦(1542—1547)。英格兰为谋求对苏格兰宗主权进行的战争。1542年,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提出对苏格兰的宗主权,指责苏格兰人是乱民,要求他们取消同法国的联盟,侵入坎伯兰,开始了对苏格兰的战争。苏格兰军队数量较少,又无斗志,屡遭失败。1544年,英格兰军队火烧爱丁堡,把大片土地夷为平地。1545年2月,英格兰军队在安克拉姆沼泽被打败。1547年,英格兰军队在平基克留战役中战胜苏格兰人。这年,英王亨利八世死后,萨默塞特任摄政,再次出动军队攻占爱丁堡。1549年,英法签订条约,在苏格兰的战争结束。

⑧(1559—1560)。英格兰武力支持苏格兰新教的战争。1559年,苏格兰新教派和天主教派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五世的遗孀玛丽求助于法国,而苏格兰的新教派则求助于英国。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派舰队封锁苏格兰港口,防止法国增派援兵,并偷偷把武器和给养运进苏格兰,以支持新教徒。1560年双方签订《利思条约》,从此,苏格兰新教派获得合法地位。

英国历史上被侵略过几次?各是什么国家什么时候

公元407年,一位名叫君士坦丁的将军带着不列颠军团前往大陆,南部不列颠人组织起自己的管理机构和防务,以抵御那些未被罗马征服过的北方人,450年左右来自易北河口和丹麦南部沿海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这三个日耳曼部落在不列颠岛登陆并定居,一方面掠夺不列颠人为奴,另一方面与被征服者通婚,形成了盎格鲁-撒克逊人,到公元七世纪,不列颠群岛中部和南部形成了七个盎格鲁-撒克逊王国:诺森布里亚、默西亚、东盎格利亚、埃塞克斯、苏塞克斯、威塞克斯和肯特,之后又经过战争和兼并、联姻和继承,中间也有丹麦的入侵,位于南方的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973年,在驱逐了丹麦人力量吞并了不列颠岛中部的"丹麦区"后,威塞克斯王国埃德加国王在温泉疗养胜地巴斯举行了加冕典礼,后世认为这标志着英格兰王国的诞生,不肯屈服盎格鲁-撒克逊统治的不列颠人向不列颠岛的西部西南部和北部后退,前两者与原住民结合,形成了后来的威尔士人和康沃尔人,向北的不列颠人来到"哈德良长城"以北的地区,和北方同属凯尔特族的皮克特人融合,慢慢形成了苏格兰人,公元840年左右,肯尼思·麦克阿尔宾成为苏格兰南方势力最强大的首领,他于847年在一块方形的大石头(斯康石)上加冕为苏格兰国王,从而创建了苏格兰的第一个王朝阿尔巴王朝,1018年,苏格兰王国击败诺森布里亚王国,夺取了北部的洛锡安地区,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室经常联姻,阿尔巴王朝末代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和他年轻的女儿死后,十几家苏格兰贵族争夺王位,这些贵族大多在英、苏两国同时拥有土地,因此请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进行仲裁,爱德华支持约翰·巴里奥尔的要求,同时宣布自己为苏格兰的宗主,但苏格兰贵族随即组成了一个由12人组成的议事会,基本架空了约翰的权力,并向大陆寻找盟友,1295年,苏格兰贵族代表秘密与法国签订了同盟条约,爱德华一世在翌年废黜了巴里奥尔,让苏格兰贵族对他宣誓效忠,并将历代苏格兰国王加冕的斯康石运回伦敦,1297年,一个小贵族威廉·华莱士发动反抗,组织起一支军队,在斯特灵战斗中打败了英军,1298年爱德华率军征讨,在福尔柯克战斗中彻底粉碎了苏格兰的抵抗,此后十年间,苏格兰几乎完全被英格兰吞并。1307年爱德华一世去世,罗伯特·布鲁斯重新发起反英战争,并被苏格兰贵族们认可为新的国王,1314年布鲁斯在班诺克本战役中打败英军,苏格兰重获独立,但罗伯特·布鲁斯去世后,爱德华三世又支持想获取王位的爱德华巴里奥尔,重新入侵苏格兰,年仅10岁的苏格兰国王大卫二世和12岁的琼王后(爱德华三世的幼妹)被迫流亡法国,不久之后英法百年战争开始,英王从苏格兰调回主力部队,并将全部财力用于对法战争,对苏格兰的控制也逐渐削弱,1357年英苏签订和约,英格兰承认大卫二世为苏格兰国王,条件是对方支付高额的赎金,1371年大卫二世去世,其外甥罗伯特·斯图亚特继位,开创了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五世在1542年去世,他虽有几个私生子,但合法的孩子只有去世前一个星期生下来的玛丽斯图亚特,在亨利八世的安排下,英苏在1543年签订了《格林尼治条约》,规定玛丽将来嫁给英国王子爱德华,也就是后来爱德华六世,英格兰和苏格兰将组成联盟,如果两人没有后裔,则该联盟自然解体,苏格兰教会拒绝批准这个条约,亨利八世对苏格兰开战,萨默塞特公爵率领军队攻打爱丁堡,想抓到玛丽,5岁的玛丽被藏到斯特灵城堡,然后被带到法国,在那里与3岁法国太子弗朗索瓦订婚,1559年苏格兰爆发内战,翌年信奉新教的苏格兰贵族借助英国陆海军的帮助,把法国军队驱逐,把新教定为苏格兰国教,法王弗朗索瓦在1560年去世,玛丽·斯图亚特随后返回苏格兰,并与表弟亨利·斯图亚特结婚,在1566年生下了一个孩子,她第二年因怀疑与情夫一道谋杀自己的丈夫而被废黜,逃往到英格兰,把自己独生子后来的詹姆斯六世留给了苏格兰新教贵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是玛丽的表姑,据说因害怕玛丽在天主教徒中的号召力,以及继承英格兰王位的资格(按照罗马天主教会的规定,亨利八世离婚后和第二个妻子所生的伊丽莎白是私生女),把玛丽囚禁了18年,最终以"叛国罪"将其处决,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都铎王朝传下来的直系血亲至此终结,由于亨利八世处决了大量有王族血统的贵族,因此当时只剩下两个合法的男性王位继承人,一个是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他的母亲是英王亨利七世长女玛格丽特与詹姆斯四世的孙女,另一个是赫特福德伯爵的儿子爱德华·西摩,他的母亲是亨利七世幼女玛丽与萨福克公爵的外孙女,亨利八世在遗嘱中规定伊丽莎白的继承人是萨福克公爵家族,但伊丽莎白坚持长幼有序,指定信奉新教的詹姆斯六世为自己的继承人,1603年4月,经过一系列紧张的政治斗争和讨价还价,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被英格兰议会迎立为英王詹姆斯一世,他离开爱丁堡的圣十字宫,前往伦敦,苏格兰与英格兰的Union of the Crowns时代开始,两国仍然有各自的议会、法律、军队和税收,唯一作出改动的是两国的国旗,1606年詹姆斯国王下令把英格兰的白底红十字圣乔治旗与苏格兰的蓝底白十字圣安德鲁旗合而为一,也就是今天英国米字旗的前身。

历史上的英国打过败仗吗?有没有当过战败国?

英国历史上被侵略过4次。

1、日耳曼:从5~6世纪日耳曼人入侵,到17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英国封建生产方式形成、发展和衰落的时期;学术界亦有把诺曼征服视为英国中古史开端的观点。

2、盎格鲁撒克逊:居住在德国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入侵过程延续约一个半世纪。入侵者洗劫城镇和乡村,不列颠人被杀戮或沦为奴隶,有的被驱赶到西部、西北部山区,或被入侵者同化,形成后来的英吉利人。

3、丹麦:879年,阿尔弗烈德大王和丹麦人订立条约,将英吉利东北部划归丹麦管辖,称为“丹麦区”。

4、法国: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丹麦维京人后裔)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在位),史称“征服者威廉”,诺曼王朝(1066~1154)由此建立。

扩展资料: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而整个英国的历史也就是由这四个区域的历史交织组成。

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讷海战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挫败了国外天主教势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胁,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通过七年战争英国奠定日不落帝国的基础,并获取了海上霸主。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拿破仑战争后英国完成了日不落帝国的霸业。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

参考资料:

英国历史-百度百科

英国的四次被入侵的战争的概况

英国(或是大不列颠群岛)最早可查的民族是凯尔特族(约公元前750年),他们在群岛南部建立定居点,公园43年,英国南部被罗马帝国征服,其部分原住民被驱赶往北部山区。(这算不算打败仗?0 0)

公元5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罗马军队和官员纷纷撤出群岛。造成的势力真空,再次被由中欧平原的日耳曼民族征服,成立了7王国,随后被英格兰王国统一,而原住民再次被驱赶,这次除了北方山区,还被赶往爱尔兰岛(应该也算败仗0 0)群岛的主人又变了。

公元9世纪,占领群岛的日耳曼人开始面临维京海盗(丹麦的)的入侵,在1013年—1042年,英格兰王国被纳入丹麦王朝统治下,后得到复辟。

公元1066年,于黑斯廷斯战役,英格兰王国战败,诺曼人(诺曼底撤退的那个诺曼)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诺曼人入主群岛,其官方语言也变为法语)

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诺曼人成为英国之后,由于同时也是法国诺曼公爵,一直窥视法国王位。引发百年战争,百年战争以英国的失败而告终,英国一无所获、丧失几乎所有的法国领地,之后英国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

英西战争(1585年–1604年)就是无敌舰队那次的,应该算平手。为什么呢?因为无敌舰队覆灭之前,西班牙远远强于英国,覆灭之后,两国战力相当,而且最后都彼此妥协了。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始于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但后来却因为法国、西班牙及荷兰加入战争对抗英国,而使战争的范围远远超过了英属北美洲之外。同时,许多印地安人为双方打仗。在战争中,英国能够利用他们在海军上的优势以占领殖民地的临海城市,但无法有效控制乡村。随着法国海军在乞沙比克城的胜利导致英国军队在1781年的约克镇围城战役中投降。1783年订定的巴黎条约承认了美国的独立

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埃及纳赛尔政府为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而引起英法和以色列的不满,导致后者侵入前者领土——西奈半岛。但不久就迫于国际压力而撤兵,从此英法丧失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

如何解释英格兰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

英国在历史上一共被入侵过4次,分别是罗马军团入侵,日耳曼人入侵,丹麦人入侵和诺曼底入侵。

1、罗马军团的入侵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然而很不幸的是均被不列颠人击退。看来此时的不列颠人还是很顽强的,两次入侵不列颠都没有成功,罗马皇帝还是不死心。于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亲率大军成功入侵不列颠,将不列颠划入罗马帝国的版图来管辖。

在罗马人统治的英国东南地区,罗马人和凯尔特人上层贵族抢占部落的土地,建立起奴隶制田庄,把凯尔特人和战俘变成奴隶,并强迫他们从事劳作。更为悲惨的是奴隶贩子还把奴隶贩卖到欧洲大陆。

此时的不列颠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被当做牲口贩卖,这也激起了不列颠人的反抗意识,经过300多年的反抗斗争才把罗马人赶跑。

2、日耳曼人入侵

罗马人被赶跑后,盎格鲁撒克逊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他们洗劫了城镇和乡村,有的不列颠人被杀戮或沦为奴隶,有的被驱赶到偏远山区,或被入侵者同化,形成后来的英吉利人。强盗是走了一波,又来了一波,而且虐待不列颠人一次比一次更狠。

3、丹麦人入侵(维京海盗入侵)

从8世纪末开始,维京海盗屡屡入侵英国。到9世纪末,维京海盗已在大不列颠岛上建立大片居留地。为抗击维京海盗,威塞克斯王国国王埃格伯特于827年统一不列颠岛上的七国,建立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然而,英吉利王国的实力还不能完全赶走丹麦的维京海盗,在879年,阿尔弗烈德大王和丹麦人订立屈辱的割地条约,将英吉利东北部割让给丹麦管辖,称为"丹麦区"。虽然后来阿尔弗烈德大王的后继者逐渐收复丹麦区,但是11世纪初丹麦人卷土重来,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率军占领英国并自任为英国国王。

丹麦是维京海盗的庇护国,维京海盗向丹麦国王纳贡,并替国王到处抢占地盘。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维京海盗,到处烧杀抢掠,所到之处包括北欧国家、波罗东海沿岸、地中海沿岸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时欧洲国家的噩梦,近在咫尺的不列颠当然也不会放过。

丹麦人占领期间,由于战争频繁,课税繁重,特别是沉重的"丹麦金",使自由农民纷纷破产,沦为依附农。国王以诏书的形式把土地册封给教俗贵族,并给教俗地主以"特恩权",即对领地内的依附农民实行政治、经济、法律等全面统治的权力,这些措施加速农民的农奴化。

4、诺曼征服

以诺曼底公爵威廉(约1028~1087)为首的法国封建主对英国的征服。1066年初,英王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死后无嗣,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二世被推选为国王。威廉以爱德华曾面许继位为理由,要求获得王位。

1066年9月末,威廉召集诺曼底、布列塔尼、皮卡迪等地封建主进行策划,率兵入侵英国。英王哈罗德迎战。10月14日,双方会战于黑斯廷斯。英军战败,哈罗德阵亡,伦敦城不战而降。12月25日,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征服者)。诺曼王朝(1066~1154)开始对英国的统治。残存的英国贵族顽强抵抗,均遭残酷镇压。1071年,威廉一世巩固了他的统治,获得征服者的称号。

诺曼征服加速英国封建化的进程。威廉一世建立起强大的王权统治,没收反抗的盎格鲁萨克逊贵族土地,分封给随他而来的法国封建主。受封者要按照土地面积的大小,提供一定数目的骑兵,并亲自率领他们为国王作战。大封建主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再分封给下级,也要求他们提供骑兵。

通过这种土地分封建立起封建土地的等级所有制。威廉一世还极力摆脱教皇对英国教会的干涉,把英国教会控制在自己手中。威廉一世主要依靠法国贵族进行统治。在统治机构、法律上仍沿用英王旧制。

1086年,他召集封臣,令这些人一律向他行臣服礼及宣誓效忠,建立了英国封建主都须以对国王效忠为首要义务的原则,同年还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调查。诺曼征服后,在英国出现了封建庄园,封建领主是庄园最高统治者,大部分农民丧失人身自由,沦为农奴。

扩展资料

诺曼征服意义:

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结束,诺曼底王朝建立。古英语的发展进入低谷。由于诺曼底人在建国之初,就对法国国王承诺臣服法国、说法语,因而诺曼征服后的政府用语为法语。

1、政治制度

保留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习惯法,将原有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三十六个郡(shires)。以诺曼人的政治机构王廷(curia regis),取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原有的贤人会( witenagemot or witena gemot)。

王廷由主教、修道院院长、大地主组成,每年召开三次会议,但国王能随时召开。除此之外,国王另有由亲信组成的内圈组织,称为小会议(small council)。王廷则扩大成为后来的国会,小会议演变为政府。

2、英法关系

英国再次融入欧洲大陆,在政治上依附法国,经济上虽然独立,但与低地国家(今荷兰、比利时)的贸易量逐年递增——这是后来英国复兴、觊觎法国领土,并引发英法百年战争的主要因素。

正因为政治上依附法国,英国才与法国一起参与了十字军东征。而兼任英国国王的诺曼底公爵一直觊觎法国王位,这也成为英法百年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百度百科-诺曼征服

百度百科-英国历史年表

百度百科-英国历史

曾横扫欧洲征伐四方的维京人,是怎么退出历史舞台的?

如何解释英格兰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

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惨败后,英格兰军队返航回国,几乎没有人想到会再次发生冲突。然而,十年还没过去,英格兰便再次陷入了一场内战之中,而这场战争重塑了英格兰的统治精英。

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国王亨利六世隐退养病,由他的几个最信任的盟友摄政。一段时间之后,亨利六世身体康复,但这些顾命大臣都已经尝到了权力的滋味,而且想得到更多的权力。1455年5月,觊觎王位的约克公爵理查向圣奥尔本斯进军。第一次公开冲突在此展开,红白玫瑰战争爆发。

如何解释英格兰历史上这一最著名的战争?这场风暴是怎样到来的?

一些学者注重针对历史长期的解读,常常将沉重的历史责任归咎于爱德华三世(EdwardIII)发动与法国的百年战争,让英格兰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因此,财政困难的君主不得不向贵族做出过多的让步。

最糟糕的是,据说爱德华曾表示允许扩大历史学家所谓的“建主义”,与较古老的统治模式不同的是,社会的领主附庸关系不是以授予土地保有权为核心的,而是以一种通过经济手段而形成的契约制度结成的主从依附、效忠关系。这种模式对于招募军队非常有效,但却存在着固有的风险。

贵族可以武装自己的家丁,如果发生民间纠纷,这些人也可能造成严重破坏,而效忠也可以买卖,因为效忠是个人行为而非世袭行为,因此,公共秩序不断受到威胁。

这种统治模式的最终结果是,君主制不断受到削弱,因为君主制会在“过分强势”的臣民的阴谋诡计下变得越来越不堪一击。因此,会出现约克公爵理查或造王者沃里克这些有影响力的人物,也不足为奇,因为他们能够决定国家的命运。

但这种看法却遭到反驳。应该承认,在战争与和平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变态封建主义”(如果我们还接受这种说法的话)都运转得很好。贵族们通常与君主一样渴望分享某种程度的政治平衡。

英国历史学家麦克法兰有句名言:“只有无能君主才会惧怕‘强势大臣’。”事实上,王权并没有受到致命的伤害,诸如议会和普通法之类的许多制度仍然运转良好。然而,正如麦克法兰所言,一直以来,一切都取决于执政君主的性格和能力。那些导致玫瑰战争爆发的事件当然也会证明这一点。

爱德华三世可能并未破坏英格兰君主制的结构完整性,但爱德华三世的子女确实非常多,他们的后代导致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王朝争夺战。1399年,爱德华三世的孙子、冈特的约翰之子亨利·博林布鲁克篡夺了爱德华三世之孙、黑王子爱德华之子理查二世的王位,称为亨利四世。

从很多方面来看,亨利四世早期的统治时期内外交困,举步维艰。据说,理查二世是名暴君,他贪得无厌、专制武断,亨利成功夺权几乎完全是因为他会是一名更可靠的统治者。亨利一上台,便连忙承诺限制苛捐杂税,但同苏格兰的战争等政治环境却成为减轻税收负担路上的绊脚石。

这一点从他在1399年至1404年换了不少于六位皇家司库中可以明显看得出。由于潜在的竞争者都对英格兰王位虎视眈眈,加之理查二世的大量前盟友心怀不满,英格兰越来越有一种强烈的幻灭感,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很快,抱怨声便为更紧迫的威胁所取代:欧文·格兰道尔在威尔士举兵造反,亨利·霍茨波的阴谋和斯克罗普大主教的叛乱,等等。不难看出,兰开斯特王朝的君主制具有潜在的脆弱性。到了亨利五世,情况很明显已得到显著的改善。亨利五世是位更有活力的国王,执政初期便镇压了骚乱且恢复了王室的财政,并因击败罗拉德异端而赢得赞誉。更有利的是,他在法国的军事战役接连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阿金库尔战役和1417年至1419年的诺曼底征服。因此,到1420年,亨利五世顺利地成为法国国王查理六世的继承人。

然而,进一步观察后,我们便会发现,亨利五世的遗产却明显给其继任者亨利六世带来了很多不幸。即使是同时代的人,都想知道亨利五世在法国的冒险经历是否更多取决于个人野心,而非其杰出的治国才能。这种野心是否有可能征服敌人,或者他是否引发了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并且给继任者带来了无法承受的经济负担?尽管亨利六世将面临这一问题,但很明显,在他继承王位的那一刻,他还无法胜任这项任务。对兰开斯特王朝来说,选择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作为国王是十分冒险的,但好在当时并未出现什么严峻的挑战,也无其他选择。

亨利实现了英格兰历史上最长的“少数决定原则”,成功地巩固了自己的政权,这一事实表明:君主制并不像某些人所想的那样脆弱。然而,不幸的是,历史证明,亨利六世仍然是一个充满缺点、十分倒霉的君主。许多历史学家指出,亨利六世的缺点正是导致玫瑰战争最有说服力的直接原因。

在亨利六世的“少数决定原则”之下,王室内部的怨恨和敌对情绪为将来的事件埋下了伏笔,护国公格洛斯特公爵汉弗莱、贝德福德公爵(和格洛斯特公爵一样,也是亨利五世的兄弟)和主教亨利·博福特之间经常发生争执。同时,15世纪20年代,与法国的战争还在持续发酵,但由于圣女贞德的出现,法国的君主政体越来越咄咄逼人。

后来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国王,到1435年,法国与英格兰的前盟友勃艮第王国签约。这次签约终将成为一场漫长而曲折的战争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正是在这一时期,亨利六世开始在英格兰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他显然没有他父亲那样的军事天赋,也从未率兵远征法国。在国内,亨利六世似乎一直在不作为和亲政之间游移不定;尽管不该把亨利六世当作傀儡,但他却任由其顾问之间滋生不健康的派系之争。这些党羽有很多都是成天围绕在国王身边谋取私利的人。

尽管如此,维持一个和平政权的共识依然存在,因此,15世纪40年代,贵族内部的地方纷争成功地得到了平息。然而,从前线的角度来看,亨利六世的统治确实很糟糕,与法国开战代价十分昂贵。更有甚者,亨利六世喜欢别人阿谀奉承,也需要确保各郡效忠自己,因此,会滥发礼物和奖赏。故此,国家财政困难持续恶化。

在亨利掌权之前,王室的财务状况就已经不佳,1433年,王室债务已达到16万英镑,却仅靠年收入6万英镑来维持平衡。到1449年,亨利的债务额达到惊人的37.2万英镑。到15世纪50年代初,王室收入缩至每年仅4万英镑,只有14世纪90年代理查二世时期所获得收入的三分之一。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活生生地破坏了君主制的稳定。15世纪40年代中期,亨利六世找到了一种和平解决方案(其中包括他与法国安茹的玛格丽特的联姻),但1449年战争又重新爆发。

诺曼底失陷。1453年,加斯科尼的失陷给了英格兰最后一击。两地的失陷严重影响了英格兰的士气,诺曼底的失陷、英格兰的经济困境及对国王身边顾问越来越多的批评声,最终导致了民众的普遍不满。许多人认为亨利身边的顾问萨福克公爵威廉·德拉·波尔最危险,国会弹劾了他,将其放逐。波尔于放逐途中被谋杀。同年,即1450年,约克公爵理查未经许可擅自从爱尔兰返回,迅速成为焦点。亨利并不信任约克公爵理查,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形成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几乎造成直接的冲突。事情总会自行解决,但很明显,约克公爵在宫廷中的影响力,尤其是约克公爵与萨默塞特公爵埃德蒙·博福特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有可能扰乱全国政局。

也许只要再有一个导火索——一个短期原因,就能加剧英格兰业已形成的紧张局势和内部敌意,将英格兰推入公开的内乱与分裂中。1453年,亨利六世因精神病而完全崩溃,导火索终于出现。

曾横扫欧洲征伐四方的维京人,是怎么退出历史舞台的?维京人的传奇始于拉格纳·洛德布罗克,到了克努特大帝的时代,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辉煌。不过,就算是基督徒,他也是标准的维京海盗。趁着11世纪初英格兰的混乱,克努特的父亲“八字胡”斯韦恩组织了庞大的队伍,大规模入侵了英格兰。在很短的时间内,英格兰人民就抛弃了他们的废物国王埃塞尔雷德二世,迎接“八字胡”斯韦恩成为国王。年轻的克努特一直跟随父亲身边,参与了与英格兰人的战斗,也见证了父亲成为英格兰的国王。1014年2月,“八字胡”斯韦恩统治英格兰没几个月,就去世了。大约刚刚成年的克努特正陪在父亲身边,他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将父亲的遗体送回丹麦,然后和哥哥哈拉尔二世商量下一步的打算。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商量的。

“八字胡”斯韦恩早就做了决定,丹麦王国由长子继承,新征服的英格兰由克努特继承——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带着克努特征战英格兰。参加完父亲葬礼之后,克努特很快就回到了英格兰。他的父亲是国王,自己必须尽快继承王位才行——然而,英格兰人看到这个年纪轻轻的丹麦人,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惧怕他。于是,贵族们联合起来,反抗克努特的统治。不仅如此,他们还请来了避难诺曼底的国王埃塞尔雷德二世,团结起来与克努特作战了。对于英格兰人来说,就算埃塞尔雷德二世很废物,他也是土生土长的基督徒国王——克努特是来自北方的海盗,是异族。克努特来不及召集更多兵力,在和英格兰人的作战中失败,只能狼狈地逃回了丹麦。

丹麦现在的统治者是自己的哥哥哈拉尔二世,这对于克努特来说并不是好事。首先,他现在是英格兰人的手下败将,免不了会被丹麦人指指点点;其次,他的哥哥必须要考虑怎么安排这个兄弟,以免出现权力斗争。哥哥做了最完美的选择,他帮助克努特召集了新的军队,建造了200艘战船。于是,克努特很识趣的带领大军离开丹麦,重新回到了英格兰。然而,年轻的克努特在战场上经验有限,面对英格兰人的奋起反抗,打得十分艰难。尤其是遇到“刚勇者”埃德蒙,更是屡屡战败。当然,对于他后来的统治而言,战争期间的遭遇也非常重要。

比如,克努特之所以能战胜英格兰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叛徒”。这人就是“贪婪者”伊德里克·斯特雷奥纳,是国王埃塞尔雷德二世的妹夫,一位手握重兵的贵族。伊德里克在关键时刻背叛了英格兰人,投靠了克努特,而且不止一次。尤其是在和“刚勇者”埃德蒙的一次决战中,克努特节节败退,几乎毫无胜利的希望——谁也没想到,重新归顺英格兰的伊德里克,阵前倒戈。他杀掉了一个长相酷似“刚勇者”埃德蒙的士兵,举起他的脑袋大喊着:埃德蒙已经死了,你们战败了!战场形势瞬间逆转,陷入绝境的克努特因此得以逃脱。也许,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明白:要想赢得真正的胜利,不用太在乎英格兰人、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之间的区别,能成为自己的臣民,就足够了。

最终,克努特战胜了“刚勇者”埃德蒙,双方订立了协议,把英格兰一分为二,两人分别统治。最重要的附加条件是,如果两人中谁先去世,他的王国就要交给另一人统治,再度成为完整的英格兰。埃德蒙很快就死了,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早已在战斗中受伤,不治而亡;还有人说他被属下谋杀;另有一种说法是,一个维京勇士埋伏在粪坑里,一剑捅死了来上厕所埃德蒙……不管怎样,1017年初,克努特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整个英格兰的国王。克努特曾被英格兰人赶下王位,他必须保证这种事不再发生。

战争中的经验让他明白,不仅要软硬兼施,更要证明自己的正统性。所以,克努特一方面处死反对自己的人,一方面向英格兰人展示自己的“妥协”——长久以来,英格兰人和北欧人都敌视、仇恨对方,克努特希望大家能互相融合。他很明白,英格兰人和他们的矛盾,就是因为长期以来是“劫掠者和被劫掠者”的关系,谁会愿意和强盗做邻居?所以,克努特要改变英格兰人的想法,他首先迎娶了埃塞尔雷德二世的遗孀爱玛,与英格兰王室联姻;之后,他遣散了维京大军,只保留了一部分亲卫军;与此同时,他制定了《克努特法典》,用法律统治国家;之后,他还给教会大量捐钱,同时大力支持教会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传教。

1018年,克努特的哥哥哈拉尔二世去世了,他立刻率军杀回丹麦,夺得了王位。10年后,克努特又打败了挪威国王,统治了挪威和瑞典南部地区。克努特的四处征伐,建立了一个包含英格兰、苏格兰(大部分)、丹麦、挪威、瑞典南部的“北海帝国”,成为了著名的“克努特大帝”。维京人为什么会退出历史舞台?首先,“维京人”是个很特殊的名词,专指那些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定期出来劫掠的北欧人。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出来劫掠,就不算“维京人”了。为了维持自己的庞大帝国,克努特铸造统一的钱币,试图统一度量衡,并且和罗马皇帝康德拉二世关系密切。他不再允许劫掠行为,曾经的“维京人”慢慢转变成了商人。与此同时,因为克努特大力支持传教行为,北欧出现了一座又一座的教堂,很多人放弃了原先的信仰,从战士变成了基督徒。

1035年,克努特去世了,他的庞大帝国因此四分五裂。但是,因为克努特的一系列统治行为,维京海盗最后的辉煌已然逝去……逐渐的,以劫掠闻名于世的“维京人”,退出了历史舞台。